[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轴点钻机运动平台的可变回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3672.8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8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董辉;唐旺山;张成祥;吴祥;彭宣聪;邹立;田叮;付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55 | 分类号: | G05B19/4155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天娇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轴点 钻机 运动 平台 可变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轴点钻机运动平台的可变回零方法和系统,用于在多轴运动平台上实现自定义回零。系统包括上位机显示屏,点钻机控制板和一套多轴伺服系统,主要过程包括:在上位机显示屏上触摸设置回零的轴个数和顺序,以及原点方向和回零速度,设置完成后,上位机根据显示情况将回零信息简化为数组类型下发到点钻机控制板保存。当控制板接收到上位机发出的回零命令后,读取并解析已保存的回零信息,向伺服系统发出回零指令控制运动部件完成回零操作。本发明灵活高效,通过简洁的触摸显示方式完成对回零过程的设置,并转化为简单的数组结构控制回零过程,稳定性高,可靠性强,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运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轴点钻机运动平台的可变回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类五金,相框,工艺品,钥匙扣等产品的装饰需求不断扩大,手动点胶、点钻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和工艺要求。自动点钻机的发明提高了精度和生产效率,但在加工中由于更换不同料仓或产品后,需要重新回零示教以减小坐标误差,而目前的回零方法是每次回零所有轴按一定顺序全部回零,这种方法不能适应只更换料仓或者只更换产品时的情况,增加了再次编程的工作量,浪费了时间和人力。
实现自动加工的机械,在开始运动前都要经过回零操作,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所有运动轴按特定顺序依次回零,或通过PLC编程实现部分轴的回零,这些方法可变性差并且实现复杂,对于多轴点钻机来说比较繁琐,效率不高,比如在工件未完成加工、料仓已空的情况下,只需更换料仓,然后回零记录料仓坐标的两个轴再重新示教料仓坐标,而不需要将控制工件位置和姿态的轴回零再重新示教;同理,当一批产品加工完时料仓还有大量剩余,不需要再更换料仓坐标,只要将工件位置轴回零并放上待加工工件后重新示教工件坐标。在加工复杂形态饰品时,可变的回零和复位顺序显得更加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轴点钻机运动平台的可变回零方法和系统,实现运动轴的自定义回零,且自定义方法简洁清晰,适应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多轴点钻机运动平台的可变回零方法,用于多轴点钻机运动平台中所有运动轴的自定义回零,所述基于多轴点钻机运动平台具有可触屏的软件界面,所述基于多轴点钻机运动平台的可变回零方法,包括:
步骤S1、接收回零信息,所述回零信息根据用户在所述软件界面的触摸操作生成,所述回零信息生成过程包括:
在所述软件界面的第一区域显示有n行n列的第一控件,每一行的n个第一控件对应不同的运动轴,每一列的n个第一控件对应不同的回零顺序,且每一行和每一列中均最多仅有一个第一控件能够被选中,n同时表示第一区域中第一控件排布的行数和列数;
接收用户对多个第一控件中任一第一控件的第一触摸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将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第一控件标识为选中状态,且更改该第一控件所在行和所在列的其他第一控件为未选中状态;
在所述软件界面的第二区域显示有一行n列的第二控件,n个第二控件对应不同的运动轴,所述第二控件具有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
接收用户对n个第二控件中任一第二控件的第二触摸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摸操作,切换对应第二控件的显示状态;
在所述软件界面的第三区域显示有一行n列的第三控件,n个第三控件对应不同的运动轴;
接收用户对n个第三控件中任一第三控件的第三触摸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摸操作,在所述软件界面显示软键盘,接收用户通过所述软键盘设定的数值,并将所述数值显示在对应的第三控件中;
在所述软件界面的第四区域显示有一个第四控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3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