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9793.5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伍良勇;王瑞芳;唐海波;祝仁广;唐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盛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伍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护壁 建造 原位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测量放样冠梁区的位置、分段开挖冠梁区、冠梁区内造浆、测量定位桩孔位置、钻机就位、造孔、成孔、清孔、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移机到下一桩位;取消传统工艺中挖掘沉淀池和泥浆池进行造浆,利用后期建设的冠梁作为造浆池,节省开挖、清理和填埋沉淀池和泥浆池的施工成本,缩短护壁桩的施工周期;沉淀池和泥浆池进行造浆后,大量的泥浆被浪费,冠梁区的中凝结的泥浆可以用于冠梁建造,减少泥浆的浪费量,提高泥浆的利用率,减少护壁桩的建设成本;通过冠梁区造浆,减少了泥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后期处理成本的开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项目施工时,为了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设置大量的支护桩进行支挡加固防护;目前支护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是:桩位测量放线、间隔设置沉淀池和泥浆池、钻机钻孔、成孔及清孔、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这类施工工艺中造浆是在单独设置的沉淀池和泥浆池中实现,沉淀池和泥浆池之间通过沟渠连通,泥浆池与桩孔的上部通过沟渠连通,将制作好的泥浆引入桩孔内,泥浆池同时与多个桩孔连通,沟渠的数量众多且错落分布;施工过程中,泥浆池和沉淀池的数量是若干个,每个沉淀池和泥浆池都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进行开挖,工程建设周期变长,支护桩的施工成本上升;每个沉淀池和泥浆池只能用于一定数量的桩孔,使用后,沉淀池和泥浆池不再使用,沉淀池和泥浆池底部以及相应的沟渠中凝结了大量的泥浆,浪费了大量泥浆,泥浆池和沉淀池、引浆渠均需要回填,造成支护桩的造价直线上升;除此之外,造孔完成后的大量泥浆,需要从沉淀池和泥浆池中清理出来,再送到专业的处理工厂,避免污染环境,清理和处理成本高昂,因沉淀池和泥浆池的数量繁多,只能清理大部分的泥浆,依然对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进行支护桩施工时,大量开挖沉淀池和泥浆池,导致泥浆的浪费量直线上升,后期沉淀池和泥浆池的清理和处理成本高昂,最终成桩造孔的施工成本增加,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通过取消沉淀池和泥浆池,利用冠梁区进行造浆,避免沉淀池和泥浆池的后期处理,减少成桩造孔的造价成本、提高泥浆的利用率、减少工程的施工周期。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护壁桩建造的原位造浆施工方法,针对现有护壁桩施工工艺中大量开挖沉淀池和泥浆池以及沉淀池和泥浆池使用后的清理回填,施工周期大幅增加,沉淀池和泥浆池的挖掘成本和清理成本、泥浆的浪费量极大、回填渠池的成本,导致了护壁桩的造价成本大幅增加,且施工过程对环境存在污染;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取消沉淀池和泥浆池、引浆渠的挖掘,利用后期支护用的冠梁进行造浆,冠梁是护壁桩建造完成后才建造的,冠梁是建设在护壁桩顶部,将若干护壁桩连接起来,冠梁的建造过程中需要挖掘凹槽,然后通过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因此,本发明将冠梁建造用的凹槽工作提前至护壁桩建造前,护壁桩位于冠梁的凹槽内,利用冠梁的凹槽以及钻头与桩孔之间的间隙同时进行造浆,边造孔边造浆,桩孔内造浆量不足,冠梁区内的泥浆流动至桩孔内;本发明利用冠梁区造浆施工工艺进行护壁桩的建造,相比单独开挖沉淀池和泥浆池需要的占地空间过多,为了泥浆的流动需要挖掘过多的沟渠,浪费大量的泥浆,浪费的泥浆对环境污染极大,后期处理成本高昂,且不能完全清理,本发明不仅提前挖掘冠梁建造用的凹槽,节省沉淀池和泥浆池的占地,能够从根源上减少泥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回填沟池的工作量,减少护壁桩的施工成本、提高泥浆的利用率、缩短施工周期。具体步骤如下:
S1:根据待挖掘桩位的数量和桩长,确定冠梁区的挖掘长度,然后现场测量放样,一个冠梁区负责一端的护壁桩的造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盛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盛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9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丁烷分离时的精馏工艺
- 下一篇:一种老年人智能看护系统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