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实时支付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4986.1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0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战涛;张旭峰;雷志亮;赵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10 | 分类号: | G06Q20/10;G06Q20/38;G06Q50/26;G06F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平;周永君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实时 支付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时支付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客户平台通过区块链发送支付请求至业务平台;当支付请求验证正确时,业务平台对支付请求进行第一背书签名,通过区块链发送支付请求至支付平台;当支付请求中的支付信息与预设信息一致时,支付平台对该支付请求进行第二背书签名,并通过区块链发送支付请求至客户平台;客户平台根据支付请求生成支付指令,通过区块链发送支付指令至支付平台;支付平台根据支付指令进行交易并生成交易信息,通过区块链发送交易信息至清算平台;清算平台根据交易信息进行清算,并通过区块链将清算结果实时发送至支付平台。本发明可以实现支付去中心化,进行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实时支付结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支付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时支付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地方政府数字政务建设核心的政务平台通常借助银行渠道实现用户线上进行公共行政性缴费和民生缴费的需求,此种模式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因多银行支付涉及银行间转账,银行多采用T+1清算,时延较长且信息流和资金流割裂存在账务风险;其次支付中经过了收单行受理和跨行组织清算等环节,中间收费叠加造成整体支付成本偏高,成本转嫁用户违背政务平台便民服务的宗旨,政府承担又存在财政压力;再其次对于收单银行形成集中依赖,不利于风险分散;最后财政大额资金支付因缺乏安全措施难于纳入平台线上办理。综上,现有技术存在时延长、环节多、成本高、安全性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时支付方法及系统,以实现支付去中心化,进行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实时支付结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时支付方法,包括:
客户平台通过区块链发送支付请求至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判断支付请求是否正确;当支付请求验证正确时,对支付请求进行第一背书签名,通过区块链发送经过第一背书签名的支付请求至支付平台;
支付平台验证经过第一背书签名的支付请求中的支付信息是否与预设的信息一致;当支付信息与预设信息一致时,支付平台对该支付请求进行第二背书签名,并通过区块链发送经过第二背书签名的支付请求至客户平台;
客户平台根据经过第二背书签名的支付请求生成支付指令,通过区块链发送支付指令至支付平台;
支付平台根据支付指令进行交易并生成交易信息,通过区块链发送交易信息至清算平台;
清算平台根据交易信息进行清算,并通过区块链将清算结果实时发送至支付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时支付系统,包括:
客户平台,用于通过区块链发送支付请求至业务平台;根据经过第二背书签名的支付请求生成支付指令,通过区块链发送支付指令至支付平台;
业务平台,用于判断支付请求是否正确;当支付请求验证正确时,对支付请求进行第一背书签名,通过区块链发送经过第一背书签名的支付请求至支付平台;
支付平台,用于验证经过第一背书签名的支付请求中的支付信息是否与预设的信息一致;当支付信息与预设信息一致时,支付平台对该支付请求进行第二背书签名,并通过区块链发送经过第二背书签名的支付请求至客户平台;根据支付指令进行交易并生成交易信息,通过区块链发送交易信息至清算平台;
清算平台,用于根据交易信息进行清算,并通过区块链将清算结果实时发送至支付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4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