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多向调节式颅脑引流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3102.0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0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磊;贾慧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金磊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晋 |
地址: | 8100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多向 调节 颅脑 引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多向调节式颅脑引流器,引流器由引流管、固定器、阀门和引流袋构成,其中引流管的管本体由同轴可自由拆卸的的内管和外管构成,内管中段为预塑性结构,内管顶端具有射线下显影涂层,内管上半段有侧孔,内管尾端有螺纹,内管尾端上套有一个环状软塞,软塞能紧密的卡在内管和外管的管壁间,外管壁上有弹性卡扣,对应处有开孔,内管尾端具有标识,外管尾端具有角度刻度标识,两者配合控制内管的旋转方向。本引流器可结合CT在有效半径范围内灵活调节方向进行血肿或积液、积水精准定位引流,提高了颅内血肿首次吸除率,减轻血肿占位效应及术后脑水肿,能够快速降低颅内压,实现精准有效靶点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多向调节式颅脑引流器。
背景技术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出现颅脑引流装置,2000年以后逐渐出现各种自制或医疗器械厂家制颅脑引流装置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正向微创伤操作方向发展,脑出血、脑积水、脑肿瘤手术经常使用颅脑引流装置,其功能是可快速降低颅内压,引流血性脑脊液,颅内注射药物等,使用范围广泛。目前市场上现有2类颅脑引流装置,其中一次性微创颅脑引流套装(软通道)在使用时存在穿刺软管道与内芯钢针握持感欠佳,穿刺软管道受挤压变形、打折、阻塞,内芯钢针经软管孔洞误穿至脑组织,内芯钢针退出后软管无法调节方向及角度等问题;一次性微创颅脑引流套装(硬通道)在使用时使用范围受限,仅针对颅内血肿引流效果较好,同时使用时易出现穿刺通道出血,定位困难,穿刺管无法调节方向及角度等问题,引流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内置多向调节式颅脑引流器。
本发明提供的内置多项调节式颅脑引流器由引流管、固定器、阀门和引流袋串联构成,其中引流管由管本体和与管本体尾部可拆卸连接的软塞构成,引流管具体结构如下:管本体由同轴可自由拆卸的的内管和外管构成,内管长度大于外管;内管中段为预塑性结构,当内管伸出外管时,预塑性部分自动弯曲成90°角;内管顶端为封闭设计,且顶端具有射线下显影涂层;内管上半段管壁上设置有2个或2个以上侧孔;内管尾端外壁上具有凹陷的螺纹;内管尾端上套有一个环状软塞,软塞能紧密的卡在内管和外管的管壁间,通过摩擦锁止内管在外管内的相对位置;外管壁上设置一个弹性卡扣,弹性卡扣距外管尾端的距离大于软塞的长度,弹性卡扣对应处的管壁具有开孔,弹性卡扣的卡头是顿性尖端的,能通过外力按压卡住内管外壁的螺纹,以保证内管和外管的相对位置不发生移动。引流管除凹陷螺纹外,所有部位均为光滑设计,以满足手术操作需要。引流管通过固定器固定于皮肤表面,引流管内管尾端连接阀门,阀门连接引流袋,这一体系构成内置多项调节式颅脑引流器。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的所有边缘部位均为弧形。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尾端螺纹可延伸至预塑性结构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尾端螺纹下方延伸出一段光滑管体,用于通过管子连接引流袋和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预塑性结构前端部分膨大,该膨大段直径与外管直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软塞为硅胶或橡胶材料。
作为优选,内管尾端具有标识,外管尾端具有角度刻度标识,两者配合使用。
作为优选,内管尾端伸出外管的长度大于预塑性结构至内管顶端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金磊,未经朱金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3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馄饨裹包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超市粮食自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