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乙酰微小杆菌及其在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病上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3186.1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1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波;王建宇;张晓春;王冰;林榕姗;赵鹏;李根;于丰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0;A01P5/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朱家富 |
地址: | 2710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微小 杆菌 及其 防治 植物 寄生 线虫病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乙酰微小杆菌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病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AMCC 101217,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305;该菌可有效地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其卵囊数、根结数、虫口密度相比于空白对照分别下降了84.69%、65.86%和73.24%;该菌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根结线虫病对番茄的危害,与空白对照相比,其地上部干鲜重及地下部干鲜重均差异极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乙酰微小杆菌及其在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病上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害,目前已成为制约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植物寄生线虫病损失高达1570亿美元。由于植物寄生线虫病具有“易感染、难防治、危害大”的特点,因而又被称为植物癌症。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用于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化学农药称为杀线剂,分为熏蒸剂和非熏蒸剂两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化学杀线剂具有经济、速效的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家对于绿色农业和健康农业的重视,化学杀线剂因其高残留、高毒性、高风险性等弊端,其应用正逐步受到限制。
随着人们对根结线虫病的重视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化学防治的取代方法不断被发掘,生物防治作为其中之一,现已成为植物寄生线虫防治的研究热点。植物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根结线虫的天敌生物或是它们的代谢产物杀伤或抑制线虫,以减轻病害的发生。生物防治因其环境友好、作用效果明显、无残留、使用过程对人畜安全等特点得到了研究以及产业层面的关注。目前,虽然对生防菌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已注册登记并实际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还很小,且菌种较为单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防菌在田间防治效果不稳定,大大限制了生物防治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乙酰微小杆菌可应用于植物寄生线虫病的生物防治。
一株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AMCC 101217,简称AMCC101217菌株,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已于2018年08月1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305。
AMCC101217菌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为:菌落形状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不整齐,不透明,菌落颜色为橘黄色,且随培养时间加长而加深,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为阳性,细胞培养前期呈杆状,后期呈椭圆形。
所述菌株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AMCC 101217,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简称AMCC 101217。
上述AMCC 101217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菌种活化:将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AMCC 101217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于35-37℃培养22-27h;
(2)种子液制备:将活化好的AMCC101217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35-37℃,150-220rpm培养18-22h;
(3)种子液扩大培养:将步骤(2)中的种子液以5-8%的接种量接种到种子液扩大培养基中,所述的扩大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于35-37℃,150-220rpm培养10-13h;
(4)发酵培养:将步骤(3)中扩大培养的种子液以5-8%的接种量接种到LANDY发酵培养基,35-37℃,150-220rpm培养22-27h,得到AMCC101217液体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3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回转式主副极线圈一体绕制机器人
- 下一篇:骨质疏松诊治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