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菌种培养用全封闭培育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66968.7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4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高保荣;周万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金实鼎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种 培养 封闭 培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菌种培养用全封闭培育箱,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下方设有底箱,所述顶盖和底箱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间箱和第二间箱,且第一间箱位于第二间箱的顶部外表面,所述底箱的后端内壁固定安装有蒸发器,且顶盖和底箱相对一端内围分别设有顶内壳和底内壳,所述第一间箱和第二间箱的内围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侧内壳,且顶盖的内部嵌有主风机。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将该全封闭培育箱分化为多个部件结构,根据使用需求自行组装,改变容量和体积,满足多种使用目的的需求,便于安装拆卸和运输,方便快速安装拆卸,并且将箱内底端和顶端的空气转动流通,快速将箱内各处的温度和湿度保持一致,防止箱内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影响培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封闭培育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种培养用全封闭培育箱。
背景技术
菌种培养是指采取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某种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单独地分离开来,从分离过程中得到的菌丝体纯化后,就是纯菌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使纯菌种大量生长和繁殖的方法,叫做菌种培养,菌种培养中,通常用到全封闭培育箱作为辅助设备。
现有的菌种培养用全封闭培育箱中,通常为一体结构和固定规格,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自行组装,改变容量和体积,不能满足多种使用目的的需求,不便于安装拆卸和运输,并且该全封闭培育箱中,空气流通速度慢,不能快速让箱内各处的温度和湿度保持一致,容易对培养产生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菌种培养用全封闭培育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菌种培养用全封闭培育箱,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下方设有底箱,所述顶盖和底箱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间箱和第二间箱,且第一间箱位于第二间箱的顶部外表面,所述底箱的后端内壁固定安装有蒸发器,且顶盖和底箱相对一端内围分别设有顶内壳和底内壳,所述第一间箱和第二间箱的内围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侧内壳,且顶盖的内部嵌有主风机,所述主风机的下方设有主漏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顶盖和底箱的内部分别开设有顶流通道和底流通道,且顶流通道和底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顶盖和底箱相对一侧表面边缘处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间箱和第二间箱的顶端外壁靠近边缘处均贯穿设有侧流通道,且第一间箱和第二间箱的两端均内嵌有侧风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间箱和第二间箱的两侧内表壁均嵌有侧漏网,四个所述侧漏网相反一侧分别与四个所述侧流通道相对一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箱的两侧内壁均嵌有底漏网,所述底内壳和两个所述侧内壳的顶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托环,三个所述托环处于同一垂直中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顶盖、第一间箱和第二间箱的底端靠近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五个固定块,且第一间箱、第二间箱和底箱的两侧外壁均设有四个连接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块的内围滑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前端和后端外壁均内嵌有磁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蒸发器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管,所述顶盖的两侧外壁靠近拐角处均开设有扣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金实鼎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金实鼎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69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