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钢筋混泥土架框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1290.0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3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良劲 |
主分类号: | E04C5/06 | 分类号: | E04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钢筋 泥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钢筋混泥土架框,涉及到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由主钢筋、第一副钢筋和第二副钢筋构成,所述第一副钢筋的内侧与主钢筋的外侧焊接,所述第二副钢筋的外侧与主钢筋的内侧焊接,所述第二副钢筋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中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大小与主钢筋相适配。本实用新型通过插接块和插接槽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副钢筋与主钢筋插接,在焊接之前先将四个主钢筋固定在框架的四角处,然后将第二副钢筋与主钢筋焊接,最后再将第一副钢筋与主钢筋焊接,通过第一副钢筋和第二副钢筋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该建筑用钢筋混泥土架框不仅结构牢固,而且搭建起来极为简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筋混泥土架框。
背景技术
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在现有技术中的构造柱框架都是右主钢筋和副钢筋一起搭建完成,然而,在副钢筋与主钢筋之间的连接往往是仅通过细钢丝绑扎在一起,这样的连接并不牢固。
因此,发明一种建筑用钢筋混泥土架框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筋混泥土架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钢筋混泥土架框,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由主钢筋、第一副钢筋和第二副钢筋构成,所述第一副钢筋的内侧与主钢筋的外侧焊接,所述第二副钢筋的外侧与主钢筋的内侧焊接,所述第二副钢筋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中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大小与主钢筋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框架的横截面呈矩形状。
可选的,所述主钢筋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主钢筋分别位于框架的四角处。
可选的,所述第一副钢筋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副钢筋呈间距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副钢筋由一根钢筋弯折制成;
所述第二副钢筋由一根钢筋弯折制成。
可选的,所述第二副钢筋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副钢筋呈等间距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副钢筋和第二副钢筋呈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插接块和插接槽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副钢筋与主钢筋插接,在焊接之前先将四个主钢筋固定在框架的四角处,然后将第二副钢筋与主钢筋焊接,最后再将第一副钢筋与主钢筋焊接,通过第一副钢筋和第二副钢筋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该建筑用钢筋混泥土架框不仅结构牢固,而且搭建起来极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副钢筋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主钢筋;2、第一副钢筋;3、第二副钢筋;4、插接块;5、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良劲,未经王良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1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气密围护结构及防火板材
- 下一篇:一种电泳漆树脂合成用废气吸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