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6200.8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6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邓昌沪;邓梁;孙勇军;杨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维特欣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H05B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设置有红外加热组件和加热腔体,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由至少三片并列摆放的波形红外加热膜构成。加热腔体装满液体后,红外加热组件将完全浸泡在装液体里,使红外加热组件产生的红外线均被液体吸收。红外加热膜被固定成波形,使其在容积固定的加热腔体内的增加加热面积,提高红外反应釜的升温效率。多片红外加热膜并列摆放在增加加热面积的同时使腔体内液体受热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红外反应釜。
背景技术
按照热源的来源方式不同,加热方式可分为电热丝加热、明火加热等。加热过程均存在能耗损失。在工业生产处理过程中常需要对大量液体进行加热,故能方便加热大量液体的低能耗装置成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液体进行加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外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设置有红外加热组件和加热腔体,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由至少三片并列摆放的波形红外加热膜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加热膜包含第一绝缘层、电致热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电致热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边缘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接电的端子,所述端子与所述红外加热膜的边缘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波形,所述红外加热膜通过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加热腔体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厢板,所述加热腔体呈矩形柱形,两块所述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内相对的两侧面上;所述红外加热膜相对的两边边缘分别通过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厢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由第一板和第二板构成,所述红外加热膜的边缘被夹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分别通过螺栓结构固定在所述釜体上,所述釜体位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所述红外加热膜的波形传播方向为从所述进液口指向所述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釜体之间、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釜体之间均通过密封橡胶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密封胶层;所述电致热层为碳黑薄膜、纳米石墨粉体薄膜、纳米碳纤维薄膜、碳纳米管薄膜和石墨烯薄膜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绝缘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聚双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薄膜、硅橡胶薄膜和聚酰亚胺树脂薄膜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加热腔体装满液体后,红外加热组件将完全浸泡在装液体里,使红外加热组件产生的红外线均被液体吸收。红外加热膜被固定成波形,使其在容积固定的加热腔体内的增加加热面积,提高红外反应釜的升温效率。多片红外加热膜并列摆放在增加加热面积的同时使腔体内液体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反应釜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反应釜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反应釜的釜体剖面俯视图;
其中,1-红外加热组件,2-加热腔体,3-端子,4-进液口,5-出液口,6-固定板,7-厢板,8-釜体,9-第一法兰,10-第二法兰,11-红外加热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维特欣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维特欣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6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具面板的执手换向结构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临床护理的吹气型安剖瓶破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