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0614.4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5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珊珊;倪黄蕾;叶天明;许新灵;喻盛华;陈达钢;单宁;葛玫;刘桂文;朱杰;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何彬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短程 硝化 厌氧氨 氧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为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包括短程硝化反应池、反硝化反应池、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及二沉池;沿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的行进方向,短程硝化反应池、反硝化反应池、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及二沉池依序布置且相邻两者间通过连通管路连接。通过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上游依次布设短程硝化反应池与反硝化反应池,以对待处理污水进行短程硝化处理与反硝化处理,不仅能确保厌氧氨氧化反应所必要的条件,且能避免硝酸根的产生,而使水体pH值维持在合理区间内,无需额外地增设加碱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与农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使得水体氮的含量不断地增加,其将导致地表水中植物与藻类的大量繁殖,使水体缺氧而不利于水生物的生长;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一种用于除去水体中氮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氨氧化菌将污水中的亚硝氮和氨氮转化为氮气脱氮;该工艺具有缩短硝化进程,更高效地进行氮脱除,无需外加碳源,能够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处理成本低等优点。
基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通常包括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及通过管路连接的其他功能单元,具体功能单元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如公告号为CN206570166U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结构所示,如其附图所示,沿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的行进方向,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进水箱1、预处理罐2、兼氧反应罐3、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高效固液分离器5、曝气池6和出水箱7,在预处理罐2内安装有过滤装置22。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连接着氨氮化菌罐8和厌氧氨氧化菌罐9;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的前端管路与酸液缓冲罐10和碱液缓冲罐11连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内装有pH探头12和温度探头13。pH探头12、温度探头13、酸液缓冲罐10和碱液缓冲罐11与PLC系统15连接。
在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从进水箱1进入预处理罐2中,并通过过滤装置22进行过滤,随后进入兼氧反应罐中发生兼氧反应生成硝酸根离子,之后污水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根据pH探头12和温度探头13测得的氧氨氧化反应器中的水体pH值和温度,PLC系统15控制酸液缓冲罐10或碱液缓冲罐11中的液体输送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的前端管路内,或控制控温系统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4进行加热或降温,从而使得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的pH值和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以控制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除去水中的氨氮。之后,水体进入高效固液分离器5进行固液分离,从而进行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和回收,随后进入曝气池进行曝气处理,并从储水箱排出。
该系统在厌氧氨氧化反应之前设置了用于兼氧反应的兼氧反应罐,从而保证厌氧氨氧化反应必要的NO2-:NH4+比。然而,由于兼氧反应生成的硝酸根离子使得水体的酸度上升,会影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而导致厌氧氨氧化反应较为不稳定,因此,需要额外设置碱液缓冲罐11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前端的水体添加碱液以进行pH的调控,需额外设置加碱装置及其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无需进行额外的加碱操作,而无需增设额外的加碱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改进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以能减少厌氧氨氧化菌的流失。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为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包括短程硝化反应池、反硝化反应池、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及二沉池;沿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的行进方向,短程硝化反应池、反硝化反应池、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及二沉池依序布置且相邻两者间通过连通管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06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加工用碎料设备
- 下一篇:一种防猫眼左右自由换向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