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中小河流鱼类捕捞的网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7672.6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7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俞录贤;祁洪芳;张宏;柴长凯;丰朝晖;周卫国;田文根;田少锋;朱乾祥;付生云;侯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青海省鱼类原种良种场) |
主分类号: | A01K73/12 | 分类号: | A01K7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陆滢炎 |
地址: | 8100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小 河流 鱼类 捕捞 网具 | ||
1.一种用于中小河流鱼类捕捞的网具,包括网衣(1)、沉子(2)、浮子(3)、定杆(4)、转杆(5)、上纲索(6)及下纲索(7),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衣(1)为长方形,所述上纲索(6)包括网衣纲索一(61)和浮子纲索(62),网衣纲索一(61)用于固定网衣(1)的上边缘,浮子纲索(62)用于固定所述浮子(3),所述网衣纲索一(61)和浮子纲索(62)通过网线固定;下纲索(7)包括网衣纲索二(71)和沉子纲索(72),网衣纲索二(71)用于固定网衣(1)的下边缘,沉子纲索(72)用于固定所述沉子(2),所述网衣纲索二(71)和沉子纲索(72)通过网线固定;所述定杆(4)和转杆(5)分别固定在网衣(1)的左右两端;所述网衣纲索一(61)、浮子纲索(62)较网衣(1)长出3米;所述网衣纲索二(71)和沉子纲索(72)较网衣(1)长出2米,长出的网衣纲索一(61)、浮子纲索(62)、网衣纲索二(71)和沉子纲索(72)在网衣(1)两端分别打死结后连接定杆曳纲(8)和转杆曳纲(9),所述定杆曳纲(8)和转杆曳纲(9)形成90~120度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小河流鱼类捕捞的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衣(1)材质为聚乙烯,长度为河宽的1.2~1.5倍,高度为作业水域深度的1.5~2倍;水平缩结系数0.8~0.85,垂直缩结系数0.75~0.8;网目尺寸2a=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小河流鱼类捕捞的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2)在沉子纲索(72)上每隔30厘米用网线固定1个;所述浮子(3)在浮子纲索(62)上每隔50厘米固定1个,并用网线在球形浮子两端固定;所述沉子(2)和浮子(3)的浮力配比为沉力:浮力=1~1.2:1,其中,沉子浮力中还包括网衣(1)和在水中纲索的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小河流鱼类捕捞的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2)材质为铅,长×宽×高=2.5厘米×1厘米×1厘米的长方体,两端有凹槽,便于固定于沉子纲索(72)上,每个沉子体积为2.5立方厘米,重量为28克;所述浮子(3)为固体浮力材料,中空,呈球形,每个浮子体积2.7×102立方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小河流鱼类捕捞的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杆(4)和转杆(5)均为硬质杂木,长度1.2~1.5米,直径6~8厘米;定杆(4)和转杆(5)一端距杆头5厘米处分别设置有深0.5~0.8厘米的凹槽,用于固定网衣纲索一(61)和浮子纲索(62);定杆(4)和转杆(5)另一端距杆头10厘米处分别设有深0.5~0.8厘米的凹槽,用于固定网衣纲索二(71)和沉子纲索(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小河流鱼类捕捞的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纲索(6)及下纲索(7)均为直径0.8~1厘米,长度为5~10米的聚乙烯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青海省鱼类原种良种场),未经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青海省鱼类原种良种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76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