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管模喂料的铲料装置及管模喂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6124.1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2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和;雷德意;黎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德亚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3/02 | 分类号: | B28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许春兰;李彬彬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喂料 装置 系统 | ||
一种用于管模喂料的铲料装置及管模喂料系统,包括: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铲料驱动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由铲料驱动部驱动旋转的铲料传动部;沿Z向布置、由铲料传动部带动以圆形轨迹循环运动的第一铲料轴;由第一铲料轴带动以圆形轨迹循环运动的往复铲料件,以使得往复铲料件能够沿X向铲料。本实用新型的铲料装置,能够在管模喂料系统喂料至管模两端的时候,往复铲料件通过圆形轨迹循环运动至低位时,将堆积在钢筋笼上的混凝土铲入钢筋笼的端部,解决钢筋笼端部难以喂料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管桩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其由圆柱形的混凝土本体和混凝土本体中的钢筋笼02构成。现有制作管桩的方法是采用包括上模和下模的管桩成型模具(简称管模)。如图1所示,将钢筋笼02的两端用端板固定,在端板的外围套上裙板03,将端头板固定在端板的端面上,然后将装配好的钢筋笼02整体放置于下模01内,利用喂料系统从上方往钢筋笼02以及下模01内灌入混凝土,将上模盖合到下模上,用螺栓固定好,再采用离心机转动管模,使管桩离心成型于管模内,随后拆卸螺栓进行脱模,揭开上模,取出管桩。
在进行喂料时,由于裙板03对钢筋笼02端部的遮挡作用,无法直接将混凝土灌入钢筋笼02的端部处(如图中箭头所示),只能靠混凝土自身的重力自然掉落到端部,但往往造成该处喂料不足,导致成型后的管桩端部强度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管模喂料的铲料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管模喂料的铲料装置,包括:
第一支架;
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铲料驱动部;
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由铲料驱动部驱动旋转的铲料传动部;
沿Z向布置、由铲料传动部带动以圆形轨迹循环运动的第一铲料轴;
由第一铲料轴带动以圆形轨迹循环运动的往复铲料件,以使得往复铲料件能够沿X向铲料。
本实用新型的铲料装置,能够在管模喂料系统喂料至管模两端的时候,往复铲料件通过圆形轨迹循环运动至低位时,将堆积在钢筋笼上的混凝土铲入钢筋笼的端部,解决钢筋笼端部难以喂料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往复铲料件包括:
与第一铲料轴连接、沿X向布置的往复杆;以及
固定在往复杆上的多块铲料板。
由此,能够通过X向布置的往复杆增加X方向上的铲料范围,通过多块铲料板增加铲料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与第一铲料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铲料从动部,铲料传动部和第一铲料从动部分别设置于第一铲料轴的两端;
沿Z向设置在往复杆上随第一铲料轴以相同轨迹运动的至少一根第二铲料轴;
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分别与第二铲料轴的两端传动连接的第二铲料从动部。
由此,通过至少一根的第二铲料轴对于往复杆进行辅助支撑,使往复杆能够平稳地运动,同第一铲料从动部和第二铲料从动部能够对第一铲料轴、第二铲料轴的两端进行支撑,使其能够平稳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铲料传动部、第一铲料从动部和第二铲料从动部为偏心轮。
由此,通过偏心轮实现圆形轨迹循环运动,有利于铲料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铲料驱动部为电机,其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铲料传动部。
由此,电机和链传动机构的驱动方式高效、安全、平稳、精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德亚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德亚创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61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中草药材干燥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备切割功能的多孔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