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水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05007.6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2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盖东兴;孙靖宇;陈晨;晏楚骁;尹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澎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水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水换热器,包括壳体和毛细芯,壳体内部中空,毛细芯水平设置在壳体内且下端与壳体底壁的上端贴合,毛细芯的边缘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以形成储液室,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储液室连通的氨水进口和氨水出口,毛细芯的下端设有富氨蒸气槽道,壳体侧壁上设有与富氨蒸气槽道连通的富氨蒸气出口,富氨蒸气出口位于氨水出口的下方,壳体设置在沿前后方向的磁场中,以使储液室中的氨离子在磁场作用下向毛细芯偏转。在磁场作用下,氨水工质中的带电离子发生偏转,提高了其扩散速度,以保证储液室中氨离子向毛细芯偏转,储液室内剩下稀氨溶液自氨水出口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氨水动力循环发电技术是以氨水混合物为工质,适用于85-350℃热源的中低温发电技术,是目前最搞笑的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工业领域产生的中低温余热资源,也适用于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氨水相变过程为一个变温过程,减少了蒸发和冷凝过程传热的不可逆损失,使氨水动力循环更接近理想洛伦兹循环,其热效率比单一工质动力循环高15%以上,氨水动力循环结构比较复杂,其通过加热氨水混合物然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实现富氨蒸汽的产生,该方法使在加热及气液分离过程中产生能量损失,这也影响了氨水动力循环的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氨水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氨水换热器,包括壳体和毛细芯,所述毛细芯水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其下端与所述壳体底壁的上端贴合,所述毛细芯的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以形成储液室,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储液室连通的氨水进口和氨水出口,所述毛细芯的下端设有富氨蒸气槽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富氨蒸气槽道连通的富氨蒸气出口,且所述富氨蒸气出口位于所述氨水出口的下方,所述壳体设置在沿前后方向的磁场中,以使所述储液室11中的氨离子在所述磁场作用下向所述毛细芯偏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氨水换热器通过毛细芯将氨水工质气液两相进行隔离,储液室中的氨带有NH4+、OH-等带电离子,在磁场作用下,带电离子发生偏转,促进了氨水各种离子的相互迁移,提高了其扩散速度,以保证储液室中氨根离子往毛细芯迁移,储液室内剩下稀氨溶液自氨水出口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氨水换热器还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开口处与所述壳体底壁的下端连接,以使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形成热源流体通道,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热源流体通道连通的热源流体进口和热源流体出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热源流体直接在热源流体通道中流动,对富氨蒸气进行过热。
进一步,所述热源流体进口位于所述氨水出口的下方,所述热源流体出口位于所述氨水进口的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保证富氨蒸气有更加稳定的过热度。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侧壁分别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其所述壳体前后两侧侧壁相对的一侧的磁极分别为N极和S极,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侧壁之间形成了所述磁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并且使氨水过热器上的磁场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磁性材料为永磁铁。
进一步,所述富氨蒸气槽道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槽道和至少一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槽道,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贯通,所述第二槽道与所述富氨蒸气出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05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