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肢训练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7530.5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3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阳;魏向阳;李文婷;李标;祁丹阳;韩现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肢 训练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训练仪,包括上身固定装置、腿部引导装置和运动底盘;所述上身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带,所述腿部引导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的内侧设置有阵列排布的气囊,可减小所述固定带与患者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因所述固定带与患者皮肤之间摩擦作用而导致患者皮肤破损;另外,在所述气囊的间隙设置有通气孔,保持被所述固定带覆盖的患者皮肤表面的空气流通,防止皮肤闷热,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下肢训练仪。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因脑中风或外科损伤而导致的下肢偏瘫等下肢运动障碍的病症越来越多。目前,医学上对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一般是药物治疗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在进行物理治疗时,患者需要借助训练设备对下肢进行反复训练,而训练设备需要通过捆绑装置与患者肢体进行连接,以保证患者在直立状态下完成行走或跑步训练。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化学纤维编织而成的捆绑带对患者的腿部或腰腹部进行捆绑,以保证训练设备与患者肢体连接固定。但是,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腿部及腰部处于无知觉或无敏感知觉的状态,现有技术中的捆绑带与患者皮肤之间存在较大摩擦力,在进行长时间训练后,患者皮肤因摩擦而产生较大损伤,这些损伤在训练过程中因患者无法感知而不能及时发现,容易引发进一步的感染。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捆绑带透气性较差,容易造成患者皮肤闷热出汗,训练时的舒适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提供一种下肢训练仪,并对所述下肢训练仪的肢体固定装置进行改进,已解决现有技术中肢体固定装置的摩擦力大,易造成患者皮肤损伤,且透气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训练仪,包括:
上身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患者腰部及腰部以上的肢体,所述上身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带;
腿部引导装置,用于引导患者腿部进行运动,所述腿部引导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以及
运动底盘,承接患者脚部,所述运动底盘通过运动平面使患者原地完成行走或跑步动作;
所述第一固定带内侧设置多个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突出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带内侧设置多个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突出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三固定带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突出所述第三固定带的内侧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和所述第三气囊内填充气体或液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和所述第三气囊均按N*M型阵列排布,其中N和M为大于0的整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和所述第三气囊的形状为椭球形、球形、方形或胶囊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三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三通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气囊之间,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气囊之间,所述第三通气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气囊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带包括第一粘扣,所述第一固定带通过所述第一粘扣固定于患者的腰部;
所述第二固定带包括第二粘扣,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所述第二粘扣固定于患者的大腿部;
所述第三固定带包括第三粘扣,所述第三固定带通过所述第三粘扣固定于患者的小腿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和所述第三气囊由弹性橡胶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75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
- 下一篇:一种缓震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