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4500.9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2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伟;邹杨;戴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邹玲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梯级 相变 蓄热 装置 | ||
1.一种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n个串联设置的蓄热模块,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蓄热模块的内部设置有蓄热单元,所述的蓄热单元的内部设置有相变蓄热介质,所述蓄热单元之间的空隙用于流通气体介质;所述相变蓄热介质的外表面设有包壳;第一蓄热模块到第n蓄热模块分别用于承载相变温度依次递减的所述相变蓄热介质,两个所述蓄热模块之间设置的气体通道用于流通气体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单元的结构为球形或柱形;
和/或,所述蓄热单元在所述蓄热模块的内部规则排列;
和/或,所述气体介质为空气或氮气;
和/或,所述相变蓄热介质为熔盐、金属蓄热材料、有机蓄热材料或复合蓄热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盐为氯盐、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或氟盐;
和/或,所述金属蓄热材料为铝或铅;
和/或,所述有机蓄热材料为石蜡或高密度聚乙烯;和/或,所述复合蓄热材料为金属基相变蓄热复合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壳为可承受300~1700℃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壳为石墨、合金或陶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为不锈钢或哈氏合金。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气体流通口和第二气体流通口,所述第一气体流通口和所述第二气体流通口用于向所述蓄热模块输送所述气体介质或将所述蓄热模块内的所述气体介质排出,一所述蓄热模块上设置的所述第二气体流通口和与其相邻的下游的所述蓄热模块上设置的所述第一气体流通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所述气体介质的管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模块之间为层叠设置。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模块之间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蓄热模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气体流通口,所述第一蓄热模块与第二蓄热模块接触的表面均开设有用于使所述气体介质流通的流通口,该流通口远离所述第一气体流通口所在的端部;所述第二蓄热模块与第三蓄热模块接触的表面均开设有用于使所述气体介质流通的所述流通口,该流通口与所述第一气体流通口位于同一端;直至在第n-1蓄热模块与第n个蓄热模块接触的表面开设所述流通口;所述第n蓄热模块中远离其流通口所在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气体流通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口为网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45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筛选功能的提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