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3479.0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5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余挺;窦向贤;张顺高;何顺宾;朱永国;何兰;王晓东;王观琪;索慧敏;周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6 | 分类号: | E02B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626005 四川省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狭窄 河谷 地形 面板 堆石坝 结构 | ||
1.一种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其特征是:在堆石区(6)的上游侧沿坡面设有过渡区(5),过渡区(5)上游侧沿坡面设有垫层区(3),垫层区(3)上设有混凝土面板(8);
在混凝土面板(8)底部端头设有趾板(9),趾板(9)与过渡区(5)之间设有特殊垫层区(4);
在混凝土面板(8)下段的位置的表面还设有铺盖区(1),铺盖区(1)之上设有盖重区(2);
铺盖区(1)与混凝土面板(8)之间设有防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其特征是:趾板(9)置于基岩上;
趾板(9)靠近下游的一端设有向下方基岩的突出结构,突出结构的下游端与大坝底部的防渗板(16)连接,突出结构与防渗板(16)之间设有垂直缝止水;
趾板(9)的下游端上侧与混凝土面板(8)连接,趾板(9)与混凝土面板(8)之间设有周边缝止水;
特殊垫层区(4)设置在混凝土面板(8)、防渗板(16)和过渡区(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其特征是:铺盖区(1)靠近混凝土面板(8)底部采用粉煤灰铺盖区(10),铺盖区(1)靠近混凝土面板(8)顶部采用石粉铺盖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层(13)包括聚氨酯防水层或改性纳米有机硅类防水层,或者靠近混凝土面板(8)底部的一段采用聚氨酯防水层而靠近混凝土面板(8)顶部的一段采用改性纳米有机硅类防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堆石区(6)的堆石料采用弱风化或新鲜灰岩或流纹岩,流纹岩中绢云母片岩含量应小于10%,堆石料的饱和抗压强度应大于55MPa,软化系数大于0.75;
堆石料最大粒径800mm,小于5mm粒径的颗粒含量不超过20%,小于0.075mm粒径的颗粒含量小于5%,不均匀系数Cu大于5,曲率系数Cc介于1和3之间,级配连续;
堆石料设计孔隙率不大于19%,干密度不小于2.18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渡区(5)的过渡料采用弱风化或新鲜的灰岩洞渣料,避免采用软弱、片状、针状颗粒,石料的饱和抗压强度大于60Mpa,软化系数大于0.8;
过渡料的最大粒径采用300mm,小于5mm颗粒的含量控制在10%~30%,小于0.075mm含量不超过5%;
过渡料的渗透系数控制在1×10-2cm/s,设计孔隙率不大于18%,相应干密度不小于2.31g/cm3,相对密度Dr不小于0.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垫层区(3)的垫层料采用弱风化或新鲜的灰岩料人工轧制料;石料应呈粒状颗粒,避免采用软弱、片状、针状颗粒,饱和抗压强度应大于60Mpa,软化系数应大于0.8;
垫层料的最大粒径采用80mm,小于5mm颗粒的含量控制在35%~50%,小于0.075mm含量确定为4%~8%;渗透系数控制在1×(10-3~10-4)cm/s;设计孔隙率不大于17%,相应干密度不小于2.34g/cm3,相对密度Dr不小于0.9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特殊垫层区(4)的特殊垫层料采用垫层料剔除大于40mm以上颗粒后剩余的部分,最大粒径40mm,小于5mm颗粒的含量为46%~62.5%,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为5%~10%,级配连续;
设计孔隙率不大于16.5%,相应干密度不小于2.35g/cm3,相对密度Dr不小于0.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河谷地形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铺盖区(1)的铺盖料设置石粉及砾石土两层,级配需满足自愈及辅助防渗功能要求;砾石土铺盖采用泥洛堆积体的开挖料,砾石土要求渗透系数不大于1×10-5cm/s,大于5mm颗粒含量不大于50%,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应大于15%,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
盖重区(2)为覆盖在铺盖区(1)上的石碴盖重体,以保护砾石土铺盖料,防止砾石土铺盖失稳和细粒流失;石碴采用枢纽区开挖弃碴填筑,石碴最大粒径不大于600mm,压实后孔隙率不大于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34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染源取样器
- 下一篇:超高混凝土面板坝面板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