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四甲基氢氧化铵复极电解槽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7592.2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5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潘洪明;唐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枫港钛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3/00 | 分类号: | C25B3/00;C25B9/08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朱斌兵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甲基 氢氧化铵 电解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四甲基氢氧化铵复极电解槽,在所述支架内设有电解槽壳体;所述电解槽壳体内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所述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之间设有离子膜;所述阴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阴极进液管和阴极出液管相连;所述阳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阳极进液管和阳极出液管相连;两个所述导电铜排分别设置在位于两端的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为隔膜电解,阳极组件、阴极组件和离子膜采用新型的材料,大大提高了阴、阳极、离子膜使用寿命,减少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电解效率和电解槽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的控制污染,符合实际的生产加工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解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四甲基氢氧化铵复极电解槽。
背景技术
四甲基氢氧化铵为无色结晶,极易吸潮,有一定的氨气味,具有强碱性,在空气中能迅速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盐为有机强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四甲基氢氧化铵是一种有机碱,在工业科研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目前,这种产品进入尖端科技领域,如在电路板的印刷和显微镜片的制造业中,可作为集成电路板的清洗剂和半导体微加工技术中的Si-SiO2界面的各向异性腐蚀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类型的化学试剂需要量日趋增加,对四甲基氢氧化铵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四甲基氢氧化铵的制备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氧化银法,通过四甲基氯化铵与氧化银反应生成,但该法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的工艺复杂,原料氧化银价格昂贵,而且所得产品含较高的杂质离子,如卤素离子、碱金属离子等,用于有机硅单体催化聚合时,严重影响有机硅产品特性,更无法满足电子领域清洗和腐蚀的要求。国内外从七十年代开始采用电解法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的新工艺,并逐步取代氧化银法,用电解法制得的产品能满足有机硅生产的需要,而且进入了电子工业领域。但是在长时间的生产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的缺点:1.阴、阳极使用寿命低;2. 隔膜使用寿命低;3.拆卸维修频率高;4. 电解槽电解效率低;5.能耗高,生产成本高、后期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对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电解效率高,能耗低且收益高,同时环保无污染,阴、阳极和离子膜的使用寿命高的电解四甲基氢氧化铵复极电解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解四甲基氢氧化铵复极电解槽,包括支架、电解槽壳体、固定板、阴极组件、阳极组件、离子膜、阳极进液管、阳极出液管、阴极进液管、阴极出液管和导电铜排;在所述支架内设有电解槽壳体;所述电解槽壳体内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所述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之间设有离子膜;所述阴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阴极进液管和阴极出液管相连;所述阳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阳极进液管和阳极出液管相连;两个所述导电铜排分别设置在位于两端的阴极组件和阳极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阴极组件包括内部呈空心状的阴极板,在所述阴极板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阴极进液口和阴极出液口;所述阴极进液口和阴极出液口分别与阴极进液管和阴极出液管相连;所述阳极组件包括内部呈空心状的阳极板,在所述阳极板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阳极进液口和阳极出液口;所述阳极进液口和阳极出液口分别与阳极进液管和阳极出液管相连,且上述阴极进液管、阴极出液管、阳极进液管和阳极出液管分别位于支架的四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阳极板包括阳极基材以及覆盖在阳极基材外的阳极涂层;所述阳极基材为钛/钽/锆/铌/钛、钽、锆、铌相关的合金材料;所述阳极涂层为钌/钌合金氧化物/铱/铱合金氧化物/铂/铂合金氧化物。
进一步的,所述阴极板为/纯镍合金/纯镍合金/镍合金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离子膜为钛/镍/镍合金/镍合金复合材料/镍钢钛复合材料/钛镍钛合金复合材料。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枫港钛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枫港钛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7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薄膜卷辊筒装置
- 下一篇:金刚杯及单点互换的修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