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机械振动挤出机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1042.0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5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焦冬梅;李冬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8/14 | 分类号: | B29C48/14;B29C48/3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王丹丹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机械振动 挤出 机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机械振动挤出机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凸轮推杆机械振动挤出,旨在改变物料挤出时的流动性能,减弱挤出胀大行为,降低生产能耗。该装置包括挤出部分和实现机械振动的辅助装置,两部分水平布置。挤出部分主要由过滤板、机头体、口模体、分流锥、分流芯体、振动腔、口模、口模压盖等部分构成。实现机械振动的辅助装置,包括交流伺服电动机、弹性柱销联轴器、滑动轴承、凸轮轴、推杆。实现机械振动的辅助装置固定在带滚轮的移动支架上,通过控制带滚轮的移动支架可以调节推杆插入振动腔的深度,调节振动系统振幅。可以实现振动频率的调整。该装置结构简单,频率、振幅调整简便,安全性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挤出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凸轮推杆机械振动挤出机头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挤出成型是塑料加工成型的重要加工方法,目前国内应用广泛的是单螺杆挤出机和双螺杆挤出机。传统螺杆挤出机在固体物料塑化输送过程中,固体物料完全靠摩擦输送,塑化熔融主要靠外加热和剪切热,熔体主要靠熔体剪切过程输送,存在物料塑化输送效率低、塑化不均匀等缺陷。近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对熔体振动挤出的研究。通过对振动挤出的研究,人们发现振动场除了能改变熔体的流变性能,如剪切变稀,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残余应力,降低挤出压力,减弱挤出胀大行为,降低生产能耗,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振动挤出成型装置是指在塑料物料的挤出成型过程中,外加一振动场,以改变物料在挤出时的流动性能。通过国内外对振动挤出成型的不断探索,目前主要的振动形式有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以及电磁振动。
机械振动又包括推杆剪切运动、旋转剪切运动双向振动、平行垂直叠加剪切运动以及毛细管动态流变仪等。所谓推杆剪切运动就是通过活塞对拉杆的推拉作用,使塑料熔体在口模内受到拉杆的剪切作用,物料可以沿着芯棒做周向运动并发生取向,这使得周向强度、刚度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现在已有专利201310325886.2是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的机械振动,曲柄通过交流伺服电动机来驱动,连杆与活塞相连,活塞另一端与伸入机头内的连杆连接,该专利可以实现物料在机头内的振动挤出,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振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挤出机头上方,由于活塞固定的移动行程无法实现振动过程中振幅的改变。另外,该装置经交流伺服电动机传输的动力经曲柄连杆结构后,又经过活塞,最后再由连杆实现上下的往复振动,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由于经过中间构件运动传递,传动路线较长,会造成比较大的能量损耗。另外,连杆机构不适合用于高速运动,对胶料的振动频率调整范围有限。机头内为无分流锥的直通形式,流道过长会造成较大的压力损失,容易产生塑化不均匀以及成型压力不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塑料成型新型的机械振动挤出机头,该装置可实现在机头局部位置引入一机械振动场,改变胶料的流变形式,加强剪切效果,使结构更简便,在较大的振幅频率的调整范围内产生更好的加工效果,得到质量更好的制品。该装置的出现,将有效的扩大塑料振动成型技术的应用,更好的满足塑料制品的生产需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塑料机械振动挤出机头装置,该设计方案是通过外加的凸轮推杆装置来实现的,凸轮轴在交流伺服电动机的驱动下转动,进而带动推杆实现往复远动,凸轮的初始位置不同,推杆的往复运动状态也不相同。推杆在塑料熔体内的往复运动,对塑料熔体进行剪切、挤压,改变塑料熔体的流动状态,实现了振动挤出,塑化效果进一步加强。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塑料机械振动挤出机头装置,通过推杆在振动腔中实现往复运动。推杆与凸轮的沟槽部分接触,凸轮轴在交流伺服电动机的驱动下转动,进而带动推杆实现运动。对交流伺服电动机频率的调整,可以实现对推杆往复运动的频率的调整。整个实现机械振动的辅助装置固定在带滚轮的移动支架上,其中滚轮具有自锁功能,通过控制带滚轮的移动支架可以调节推杆插入振动腔的深度,从而实现振动系统振幅的调整,其调节范围为0~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1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立管套管安装定位的辅助工具
- 下一篇:一种玻璃液搅拌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