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变焦成像装置及深度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57557.0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3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龙;陈醒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33;G03B17/12;G03B17/17;G02B2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孟学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变焦 成像 装置 深度 相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变焦成像装置及深度相机,光学变焦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光束偏转元件、变焦镜头、分束器、可见光成像模组、红外成像模组;所述第一光束偏转元件,接收来自目标场景的光束后并将其反射到所述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束偏转元件的光路上并可沿所述光路方向移动,以调整变焦倍数;所述分束器,接收来自所述变焦镜头的光束后,将其分成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用于采集所述透射光束以进行可见光成像,所述红外成像模组用于采集所述反射光束以进行红外成像;或,红外成像模组用于采集所述透射光束以进行红外成像,可见光成像模组用于采集所述反射光束以进行可见光成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变焦成像装置及深度相机。
背景技术
光学变焦镜头由于其成像性能的优异性,被更多的应用于各种相机和电子设备中,然而,由于电子设备对外观、体积的不断追求,给其内置元器件的设计、安装等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仅要求元器件具有微小的体积、较低的功耗以及高散热性能,同时也要求各元器件之间布局足够合理以实现较高的集成度,这与光学变焦镜头结构复杂、体积大的特点存在冲突。
总之,目前仍缺乏一种便于制造、集成度高的光学成像装置。
发明内容
一种光学变焦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光束偏转元件、变焦镜头、分束器、可见光成像模组、红外成像模组;所述第一光束偏转元件,接收来自目标场景的光束后并将其反射到所述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束偏转元件的光路上,并可沿所述光路方向移动,以调整变焦倍数;所述分束器,接收来自所述变焦镜头的光束后,将其分成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用于采集所述透射光束以进行可见光成像,所述红外成像模组用于采集所述反射光束以进行红外成像;或所述红外成像模组用于采集所述透射光束以进行红外成像,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用于采集所述反射光束以进行可见光成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光束偏转元件,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束并将其反射到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或所述红外成像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束偏转元件、所述第二光束偏转元件包括反射镜或微机电系统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中继镜和第二中继镜,所述第一中继镜设于所述分束器与所述红外成像模组之间,所述第二中继镜设于所述分束器与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中继镜和第四中继镜,其中,所述第三中继镜设于所述分束器与所述红外成像模组之间,所述第四中继镜设于所述第二光束偏转元件与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之间;或所述第三中继镜设于所述分束器与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之间,所述第四中继镜设于所述第二光束偏转元件与所述红外成像模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束器包括第一棱镜、以及与所述第一棱镜连接的第二棱镜;其中,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二棱镜的接触面上镀有第一增透膜以将红外光束透射到所述红外成像模组,所述第二棱镜与所述第一棱镜的接触面上镀有第一高反射膜以将可见光光束反射到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或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二棱镜的接触面上镀有第二增透膜以将所述可见光光束透射到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所述第二棱镜与所述第一棱镜的接触面上镀有第二高反射膜以将所述红外光束反射到所述红外成像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透膜,透过光谱范围覆盖800nm~1300nm,光谱透光率大于85%,所述第一高反射膜,反射光谱范围覆盖400nm~700nm,反射率大于85%;所述第二增透膜,透过光谱范围覆盖400nm~700nm,光谱透光率大于85%,所述第二高反射膜,反射光谱范围覆盖800nm~1300nm,反射率大于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57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