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5415.1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3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郑秀谦;龚圆杰;贾贵胜;陈春恒;戴建亮;陈良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12103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盘 内锅 煲体 电饭煲 本实用新型 米饭口感 上表面 旋转体 热流 加热 烹饪 均衡 锅贴 方向移动 加热效果 受热均匀 感温面 面形状 煮饭 发散 米饭 上盖 食材 贴合 沸腾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包括煲体和上盖,煲体设置有容纳烹饪食材的内锅,内锅的底部设置有电热盘,所述电热盘的上表面与内锅底壁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盘的上表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旋转体。本实用新型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通过在煲体上设置的电热盘上表和内锅贴合面形状都是中间低外侧高的旋转体,这样在加热时,内锅底部形成的气泡会沿着内锅底壁向外侧和感温面方向移动,当锅内液体沸腾后,气泡所带上的热流就会向四周和中心发散,使得锅内液体热流均匀,在煮饭烹饪时米饭受热均匀,加热充分,使加热效果更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热盘加热的饭煲产品,一般的电热盘和内锅与热盘的配合面形状都是中心高外侧低的旋转体,这样在加热时,内锅底部形成的气泡会沿着内锅底壁向中间移动,当锅内液体沸腾后,气泡所带上的热流就会向中心聚集,导致煮饭效果中心偏烂,而上部外侧部分的米饭则由于热量不足导致煮饭夹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煮饭夹生,提高米饭口感的电饭煲。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电饭煲包括煲体和上盖,煲体设置有容纳烹饪食材的内锅,内锅的底部设置有电热盘,所述电热盘的上表面与内锅底壁贴合,所述电热盘的上表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旋转体。
贴合面部分形状近似电热盘上表面形状。
所述电热盘上表面旋转体截面的形状为圆心朝上(内锅方向)的弧线段,弧度为R250mm-R500mm。
所述内锅底壁与电热盘贴合面的弧度大于电热盘弧度。
所述内锅底壁从内向外依次为感温面、贴合面和外间隙段;
内锅底壁的贴合面从内向外依次为内间隙段和贴合段;
贴合段设置在热管的上方,而热管的位置是需要设置在内锅底部从中心到边缘的1/4到3/4位置中间。以确保内胆底部能够被均匀加热。
接触段是接触区域,两条不同弧度的曲线段接触位置为一个点,但因为内胆和热盘会有轻微的变形量,接触会是一小段或几个点。
外间隙段电热盘与内锅底壁间隙从接触段接触位置的0间隙逐步向外放大,间隙范围为0-2mm;
内间隙段电热盘与内锅底壁间隙为0.2-0.5mm。
所述电热盘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下部设置有温控器,温控器上端从通孔伸出并与内锅底部感温面贴合。
所述内锅底壁包括感温面和贴合面;感温面为平面设置在内锅中部,且感温面的位置高于贴合面(即为热盘上表面对应区域)的最低点。
所述内锅底壁贴合面设置在感温面的圆周外侧。
电热管设置在电热盘的环形槽内;近似环形,但两端要开放接电。
环形槽形状为倒梯形,大头端朝向内锅方向;
环形槽是用铝或铝合金将电热管包裹。
环形槽其实就是用铝板将电热管包裹;使电热管的热量传导到热盘表面,所以这个环形槽的形状是跟随电热管的。
环形槽包裹住电热管,环形槽与电热管之间没有间隙,是包住导热到热盘表面。
电热管表面到电热盘上表面的距离为3-5mm。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5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