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闭抽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5512.1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1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振 |
主分类号: | F04B15/04 | 分类号: | F04B15/04;F04B53/10;F04B53/00 |
代理公司: | 11577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白;杨乐 |
地址: | 2014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抽料 储料桶 密闭桶 插底管 输液泵 本实用新型 挥发气体 储罐 抽料装置 出液管线 顶部安装 环境效益 输液管线 无滴漏 上端 滴液 逸出 预装 转运 泄漏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密闭抽料装置,包括储罐、密闭抽料接头、输液泵以及储料桶,储料桶内设置有插底管,插底管的上端与设置在储料桶顶部安装的密闭桶阀相连接,密闭抽料接头位于所述储料桶的上方,密闭桶阀与密闭抽料接头相连接,密闭抽料接头通过出液管线与输液泵相连通,输液泵通过输液管线与所述储罐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密闭抽料接头与密闭桶阀分离后,液体无滴漏,储料桶内的化学挥发气体无法逸出,转运过程中不会接触到化学滴液、泄漏和挥发气体;另外,操作时预装密闭桶阀及插底管后,每次抽料时只需对接密闭抽料接头,方便换桶操作,能够为相关人员和工艺带来显著的安全、经济和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盛装化学品的散热容器的密闭抽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闭抽料装置。
背景技术
散装容器一般是指200L塑料桶、200L铁桶、IBC吨桶及20-30L小型塑料桶。目前,最简单的输送方法是采用“开放式”分装系统,也就是只用一个龙头把液体从原来的装运容器中倒入桶中。然而,这种方法通常肮脏不堪,而且会有液体飞溅和溢出的风险,使操作人员和环境遭受液体介质及其所产生烟气的潜在危害。目前各行业常用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半封闭”分装系统,通过可连接摇杆或者电动/气动式输送泵,用“插入式抽料管”从垂直容器中抽取桶内物料。
尽管这种方法的考虑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半封闭分装系统通常是不密封的,因此其中的化学品可能会散发出危险烟气,因而对工作场所的空气造成污染。此外,采用半封闭方法时,每当一个新桶中的液体抽完之后,操作人员都需要插入和拆除抽料管——因此在这种方法下,操作人员们在转运过程中仍然会接触到滴液、泄漏和挥发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密闭抽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半封闭分装系统通常是不密封的而导致的泄漏以及对空气造成污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密闭抽料接头,包括储罐、密闭抽料接头、输液泵以及储料桶,所述储料桶内设置有插底管,且所述插底管的上端与设置在所述储料桶顶部安装的密闭桶阀相连接,所述密闭抽料接头位于所述储料桶的上方,且所述密闭桶阀与所述密闭抽料接头相连接,所述密闭抽料接头通过出液管线与所述输液泵相连通,所述输液泵通过输液管线与所述储罐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密闭抽料接头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下端外侧壁设置有多个定位凸部,所述阀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液口,且所述阀体的出液口与所述出液管线相连通,所述阀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阀体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阀芯和止回阀,且所述第一弹簧阀芯位于所述止回阀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密闭桶阀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阀芯,所述密闭桶阀的上端设置有内卡槽,且所述密闭桶阀通过内卡槽与所述密闭抽料接头中阀体的下端外侧壁的定位凸部相配合,所述密闭桶阀下端的进液口设置有短管,所述短管与所述插底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密闭抽料接头中阀体的侧壁还设置有旋转手柄,当所述密闭抽料接头与密闭桶阀安装时,使所述密闭抽料接头下端外侧壁的定位凸部与密闭桶阀上端的内卡槽对接,顺时针旋转所述旋转手柄并压下旋转手柄,实现所述密闭抽料接头与密闭桶阀的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插底管为不锈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插底管为特氟龙管。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线的一端与所述密闭抽料接头的出液口相连通,且所述出液管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输液泵的进料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闭抽料装置,其采用的是“密闭式”抽料,相对“敞口式”抽料,密闭式在整个抽料过程中,操作人员在物料转运过程中不会接触到化学滴液、泄漏和挥发气体,同时抽料非常干净、换桶也方便,能够为相关人员和工艺带来显著的安全、经济和环境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振,未经刘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5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