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泥浆指标数据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1462.2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6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甦;刘闯;吴敬武;吕晓宇;李邦武;孙平宽;王锦攀;张德文;于德恩;黄鹏;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海南中交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中咨华科交通建设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11255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8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浆 比重测量装置 黏度测量装置 采集装置 黏度 本实用新型 接收测量 预设要求 测量 数据采集装置 桩基础成孔 泥浆指标 指标数据 自动采集 电连接 预设 节约 能源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指标数据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泵、比重测量装置、黏度测量装置和采集装置。比重测量装置用于接收预设体积的待测泥浆,并测量接收的待测泥浆的质量;采集装置与比重测量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测量的质量以及确定待测泥浆的比重;黏度测量装置用于接收待测泥浆并测量待测泥浆的黏度。采集装置还与黏度测量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测量的黏度,以及在比重和黏度均达到预设要求时发出信号。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待测泥浆的指标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大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保证了桩基础成孔内的泥浆满足预设要求,此外,还节约了能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桩基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泥浆指标数据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桥梁的建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桥梁的桩基础向着超大直径、超长桩方向发展。在桩基础成孔过程中,为保证桩基础成孔的质量及安全,需要时刻关注泥浆指标,尤其是在清孔阶段,泥浆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当清孔后的泥浆指标没有达到要求时,孔底部的沉渣就会过厚,此时若在孔内灌注混凝土,容易造成夹层、桩的沉降过大等问题,不仅影响桩的承载力,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工程事故。
目前,桩基础泥浆指标检测主要是通过现场测量人员进行人工测量,一般而言,施工现场都是昼夜不间断地进行,由于在清孔过程中无法保证现场检测人员一直对泥浆指标进行测量,可能会造成清孔设备在泥浆指标已经达到标准的情况下继续工作,进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测量人员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受环境因素影响大,靠人工来判断孔内的泥浆指标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此外,在夜间进行测量时,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还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泥浆指标数据采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人工测量方式测量误差大以及由于不能实时检测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泥浆指标数据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泵、比重测量装置、黏度测量装置和采集装置。其中,所述比重测量装置的输入口通过泵与待测泥浆相连通,用于接收预设体积的待测泥浆,并测量接收的所述待测泥浆的质量;所述比重测量装置的输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黏度测量装置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采集装置与所述比重测量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测量的所述质量;所述黏度测量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待测泥浆并测量所述待测泥浆的黏度,所述黏度测量装置的输出口用于与外界相连通;所述采集装置还与所述黏度测量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测量的所述黏度。
进一步地,上述泥浆指标数据采集装置中,所述比重测量装置包括:电子秤和置于所述电子秤上的具有预设体积的承载盒体;其中,所述承载盒体开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其中,所述输入口与所述泵的输出口通过泥浆输出管相连通,所述承载盒体的输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述黏度测量装置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电子秤用于测量接收的所述待测泥浆的质量;所述采集装置与所述电子秤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质量。
进一步地,上述泥浆指标数据采集装置中,所述黏度测量装置包括:泥浆黏度计、量筒、液位传感器和计时器;其中,所述承载盒体的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泥浆黏度计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泥浆黏度计的输出口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量筒置于所述泥浆黏度计的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待测泥浆;所述量筒设置有用于与外界相连通的输出口;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于所述量筒的内壁预设容积处;所述采集装置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计时器均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开启并同时启动所述计时器开始计时;所述采集装置还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液位传感器发送的液位信号时控制所述计时器关闭。
进一步地,上述泥浆指标数据采集装置中,所述黏度测量装置包括:滤网;其中,所述滤网横置于所述泥浆黏度计的锥形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海南中交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中咨华科交通建设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海南中交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中咨华科交通建设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1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基基础的抗震加固装置
- 下一篇:抗浮锚杆试验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