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射机用高效节能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9355.6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8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牛永峰;莫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永峰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三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5 | 代理人: | 占国霞 |
地址: | 472200 河南省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射机 高效 节能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射机用高效节能散热装置,包括铜基层和铝基层,所述铜基层一侧与发射机的发热元件接触,铜基层另一侧设置所述铝基层,铝基层外侧均匀平行设置铝腹板,铝基层与铝腹板一体成型,铝基层外侧还设置有封闭铝腹板的铝罩,铝罩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连接有排风扇,铝基层内部均匀平行设置若干进风孔,进风孔与铝腹板相互平行,进风孔内壁设置有隔热层,铝基层设置铝腹板的侧面与进风孔之间连通若干通风孔,通风孔的出风端均位于铝腹板之间的铝基层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铜基层吸热、铝基层和铝腹板大面积散热,使铝基层和铝腹板各个部位均能接触新鲜冷却气体,实现快速均匀降温,具有降温迅速、振动噪音小、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广播发射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发射机用高效节能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广播电视发射机自从上世纪初诞生以来,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场效应管功率越来越大。单管数字功率可达近百瓦,功放模块工作时温升很高,直接影响功放管的寿命和输出功率及设备的稳定。必须采用切实有效的散热方式来控制功放模块的工作温度,以达到发射机高效、稳定工作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广播电视发射机一直沿袭风冷和水冷两种散热方式来降低系统的温度,这两种冷却方式在世界上已应用了近百年。从发射机实际使用角度来看这两种冷却方式都存在自身的缺陷。强制风冷散热方式实现简单、成本低廉,但是散热效果有限受到一定的限制。水冷散热方式虽然其散热效果好,无噪声和排放污染,但其结构复杂,成本很高,维护不方便,没有得到较好的普及。
无论是风冷散热还是水冷散热,均是通过将冷却介质从发热体或者散热体的一端引至另一端依次进行散热,这种散热结构造成与冷却介质先接触的部分冷却效果好、冷却速度快,而与冷却介质后接触的部分冷却效果差甚至难以冷却的问题,无法使发射机均匀的散热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射机用高效节能散热装置,通过铜基层吸热、铝基层和铝腹板大面积散热,使铝基层和铝腹板各个部位均能接触新鲜冷却气体,实现快速均匀降温,具有降温迅速、振动噪音小、结构简单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射机用高效节能散热装置,包括铜基层和铝基层,所述铜基层一侧与发射机的发热元件接触,铜基层另一侧设置所述铝基层,铝基层外侧均匀平行设置铝腹板,铝基层与铝腹板一体成型,铝基层外侧还设置有封闭铝腹板的铝罩,铝罩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连接有排风扇,铝基层内部均匀平行设置若干进风孔,进风孔与铝腹板相互平行,进风孔内壁设置有隔热层,铝基层设置铝腹板的侧面与进风孔之间连通若干通风孔,通风孔的出风端均位于铝腹板之间的铝基层表面;所述隔热层为管状结构,隔热层的外侧贴附于进风孔的内壁;所述隔热层为橡塑管、尼龙隔热管或玻璃纤维管;所述进风孔贯穿铝基层的两端,外界气体由进风孔进入、通过通风孔进入铝罩内部、并由排风扇排出;所述通风孔的出风端设置有锥形导风体,锥形导风体与通风孔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锥形导风体与通风孔内壁之间连接有支架;所述通风孔的出风端端部由内向外、孔径逐渐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铜基层吸热、铝基层散热,依靠铜优良的吸热特性和铝优良的散热特性,提高散热效率,通过大面积的铝基层和铝腹板增大散热面积,加快散热速度,在铝罩内部快速进行热交换,带走大量热量,实现快速降温,通过进风孔内的隔热层将新鲜的冷却空气送入铝基层和铝腹板的各个位置,使铝基层和铝腹板均匀散热,进一步优化了散热结构,并提高散热效果,降低高温危害;具有降温迅速、振动噪音小、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孔竖直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孔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通风孔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永峰,未经牛永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9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