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氨作制冷剂的水冷式民用整体式氨冷水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3886.8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6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许安勇;高建廷;何辉;余建华;车轮飞;郭辉;董乃进;黄晓梅;刘和清;黄三强;盛勇;殷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5/02 | 分类号: | F25B25/02;F25B49/00;F24F5/00;F24F11/52;F24F11/89;F24F13/30 |
代理公司: | 11228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秦曼妮<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器 蒸发器 压缩机 冷却塔 半封闭式压缩机 板壳式换热器 氨作制冷剂 本实用新型 节流装置 冷却模块 循环水泵 制冷系统 主机模块 氨量 制冷剂循环回路 板式换热器 冷却水管道 板式 机组 冷水机组 依次连接 水冷式 整体式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氨作制冷剂的水冷式民用整体式氨冷水机组,包括主机模块以及冷却模块,所述主机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以及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均采用板式或板壳式换热器,所述压缩机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压缩机,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塔以及循环水泵,所述冷却塔和所述循环水泵通过冷却水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氨作制冷剂,且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压缩机,减少了机组制冷系统的漏氨量,加之采用板式换热器或板壳式换热器作为其蒸发器和冷凝器,减少了机组制冷系统的充氨量,降低了其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暖通空调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氨作制冷剂的水冷式民用整体式氨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氨于1874年问世,是最古老的制冷剂之一,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天然中温制冷剂。氨因具有良好的热物性和传输特性,故有着强大的应用潜力,且一直保持着原有的使用阵地。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由于部分氟碳制冷剂的使用受到管制并逐步被淘汰,与此同时,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故促使一些发达国家积极推动使用氨制冷剂的新型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研究开发,而且开始在民用空调领域得到应用。其中,德国就是较早开发和应用氨制冷系统机组整机的国家之一。
由于氨对人体危害较大,将氨制冷剂应用于民用空调领域需要消除其安全隐患,我国在氨制冷系统及其设备的研发方面较少,因此有必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对氨制冷系统在民用空调领域应用的研究开发,促进我国氨制冷技术的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氨作制冷剂的水冷式民用整体式氨冷水机组,旨在用于解决氨制冷剂应用于民用空调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氨作制冷剂的水冷式民用整体式氨冷水机组,包括主机模块以及冷却模块,所述主机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以及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均采用板式或板壳式换热器,所述压缩机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压缩机,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塔以及循环水泵,所述冷却塔和所述循环水泵通过冷却水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所述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包括多个氨气浓度检测传感器以及与多个氨气浓度检测传感器信号连接的报警控制器,多个所述氨气浓度检测传感器位于所述主机模块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位于所述主机模块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报警控制器信号连接且二者联动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进水管道以及与所述进水管道连接的多个喷头,所述进水管道上设置有联动阀门,所述报警控制器与所述联动阀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道上还设置有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与所述联动阀门并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塔采用开式或闭式冷却塔。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装置采用膨胀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采用氨作制冷剂的水冷式民用整体式氨冷水机组,应用于民用空调领域,采用氨作制冷剂,且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压缩机,减少了机组制冷系统的漏氨量,加之采用板式换热器或板壳式换热器作为其蒸发器和冷凝器,从而显著地减少了机组制冷系统的充氨量,极大的降低了其安全风险,由此为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且该机组的集成度高,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38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