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气体用增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2029.8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0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冯炎;刘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伊腾迪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119 | 分类号: | H01M8/04119;H01M8/042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湿器 侧边 新型燃料电池 本实用新型 干燥出口 湿气出口 湿气入口 依次设置 增湿装置 连接管 湿度传感器 干燥入口 内部设置 燃料电池 增湿设备 加湿 增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湿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气体用增湿装置,包括第一增湿器本体、连接管和第二增湿器本体,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和所述第二增湿器本体;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侧边依次设置第一湿气入口和第一湿气出口,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相对侧边设置第一干燥入口和第一干燥出口,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增湿器本体的侧边依次设置第二湿气入口和第二湿气出口,所述第二增湿器本体的相对侧边设置第二干燥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气体用增湿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通过二次加湿,保障最佳的增湿效果,有利于提高燃料电池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气体用增湿装置。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由于具有工作温度低、启动快、比功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公认为电动汽车、固定发电站等的首选能源。
目前广泛采用的质子交换膜是Nafion膜,要保证其良好的质子导电率,必须提供足够适量的水分;燃料电池系统中专门增设了增湿环节,增湿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燃料电池乃至汽车整车的工作性能。
现今燃料电池系统中普遍使用的膜管式气体增湿器,传统的膜管增湿器无法查看增湿的准确的情况,无法保障最佳的增湿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气体用增湿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通过二次加湿,保障最佳的增湿效果,有利于提高燃料电池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气体用增湿装置,包括第一增湿器本体、连接管和第二增湿器本体,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和所述第二增湿器本体,所述连接管的上部设置第一电动阀门;
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内部设置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一隔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两相对端;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设置中通纤维膜管;
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侧边依次设置第一湿气入口和第一湿气出口,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相对侧边设置第一干燥入口和第一干燥出口,且所述第一干燥入口和所述第一干燥出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隔板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湿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增湿器本体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二增湿器本体内部设置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二隔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增湿器本体的两相对端;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所述中通纤维膜管;
所述第二增湿器本体的侧边依次设置第二湿气入口和第二湿气出口,所述第二增湿器本体的相对侧边设置第二干燥出口,且所述第二干燥出口与所述第二隔板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外壁设置控制屏,所述控制屏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动阀门串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屏的上部设置警报器,所述警报器和所述控制屏串接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湿气入口和所述第一湿气出口沿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依次上下交错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外壁设置湿气主入管,所述湿气主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湿气入口和所述第二湿气入口贯通设置;所述第二湿气入口的外壁设置第二电动阀门。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增湿器本体的外壁设置湿气主出管,所述湿气主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湿气出口和所述第二湿气出口贯通设置;所述第二湿气出口的外壁设置第三电动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伊腾迪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伊腾迪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2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