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用采样装置的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7595.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5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松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污染源 烟气 排放 连续 监测 采样 装置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用采样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是:皮托管采样器组件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静态试验,首先在皮托内管上端铺设一层筛网,然后在筛网上摊铺直径5~8cm的聚乙烯球,形成至少50cm高度的填料层并保持其表面平整,按照10%~50%的设计排气通风量通过烟道向皮托管采样器组件输送,观察聚乙烯球填料层表面是否均匀起伏,通过消除死角、调整风量使聚乙烯球填料层均匀流化;烟气流从烟道进入皮托外管被皮托内管阻挡折向下流动,再经静压排孔流入皮托内管,烟气流经蜂巢管填料均匀分布后折向上通过排气筒对外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用采样装置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监测过程中,直径较大的烟道或排气筒采样点数达到20个,需要在选定的位置开设采样孔,并通过采样孔收集各采样点的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并发送至数据处理与远程通讯系统汇总处理,同时通过参比方法予以校验,由于存在污染物排放通过数个烟道进入总排气筒的状况,污染物中的颗粒物在烟道或排气筒的采样断面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而烟气参数如流速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何使颗粒物和流速的CEMS与参比方法的校验和比对监测减少误差是技术难点。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 201020511673.0,专利名称为颗粒物采样管)公开了一种颗粒物采样管,所述采样管包括依次相连的采样嘴、前弯管、滤筒和取样管,所述前弯管的后端设有一圆形套管夹,所述滤筒通过其外围的不锈钢托和所述圆形套管夹固定于一滤筒夹管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夹管和所述取样管的外壁设有加热装置,通过所述加热装置调节所述滤筒和所述取样管内的温度。能够在湿度较大的污染源管道中长时间连续取样,极大避免了颗粒物采样过程中其它干扰成分带来的误差;同步流速的测定保证了采样时的采样流速与管道内烟气的实际流速同步。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 201520550458.4,专利名称为烟气排放连续监测采样探头)公开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采样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管(1)、除雾器(2)、法兰安装套筒(3)、电子冷凝器(4)、法兰(5)、采样腔体(6)、采样滤芯(7)和采样气体出口(8),采样管(1)前端设置有用于去除SO3的除雾器(2),采样管(1)与法兰安装套筒(3)相连,法兰安装套筒(3)与法兰(5)为一体式结构,法兰(5)另一端设置有采样腔体(6),采样腔体(6)内设置有采样滤芯(7),采样腔体(6)与采样气体出口(8)相连,法兰安装套筒(3)内设置有电子冷凝器(4)。
现有技术1提出同步流速的测定和设计加热装置调节滤筒和取样管内的温度来解决颗粒物现场采样的准确性问题,对于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来说,是通过现有技术1手工采样这种参比方法来校验,参比方法对直径较大的烟道或排气筒,需要参比方法与CEMS采样断面不同造成的准确性问题和参比方法自身在移动采样时一个采样断面上不同时段的样品代表性的问题,仅仅通过排除干扰提高采样管装置的准确度还是不够的。现有技术2也是和现有技术1一样通过排除SO3的干扰提高采样管的准确性。但是对直径较大的烟道或排气筒,依然没有解决参比方法与CEMS采样断面不同造成的准确性问题和参比方法自身在移动采样时一个采样断面上不同时段的样品代表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用采样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一,皮托管采样器组件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静态试验,首先在皮托内管上端铺设一层筛网,然后在筛网上摊铺直径5~8cm的聚乙烯球,形成至少50cm高度的填料层并保持其表面平整,按照10%~50%的设计排气通风量通过烟道向皮托管采样器组件输送,观察聚乙烯球填料层表面是否均匀起伏,通过消除死角、调整风量使聚乙烯球填料层均匀流化。
步骤二,在排气筒安装好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及参比手工采样孔后皮托管采样器组件即可投入使用,烟气流从烟道进入皮托外管被皮托内管阻挡折向下流动,再经静压排孔流入皮托内管,烟气流经蜂巢管填料均匀分布后折向上通过排气筒对外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松,未经杨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7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