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柔性内饰部件及其发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3800.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在华;徐杰;邓海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14 | 分类号: | B29C44/14;B29C44/40;B29C44/58;B29C44/34;B29B11/04;B29L31/58;B29K2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部件 及其 发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柔性内饰部件及其发泡系统,其中发泡系统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上具有下型腔,上模上具有与下型腔配合的上型腔,上模和下模上均配置有加热组件,下型腔表面具有呈凹凸结构的造型纹路,3D柔性内饰部件采用前述发泡系统制成,其包括面层和泡沫层,面层和泡沫层之间具有防渗复合层,柔性内饰部件采用前述的发泡系统制成。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创造性的摩刻技术,在柔性内饰部件的表面快速形成3D造型图案,且造型稳定,柔性内饰部件表面无缝线,可满足更多个性化设计需求,柔性内饰部件完整性良好,外饰效果极佳,大大提高座椅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泡沫、面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柔性内饰部件及其发泡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设计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们需要特别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现代消费者在汽车上所消耗的时间越来越多,因此内饰的舒适性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竞争焦点,相应的,汽车座椅作为一个关键点,受到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座椅的个性化标签设计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而作为座椅的主要饰件,面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有的个性化设计大多依赖于缝纫连接及局部填充等技术,其造型设计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稳定性差,难以满足更多用户个性化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柔性内饰部件发泡系统,通过模具摩刻成型方式,实现柔性内饰部件的造型,提高座椅品质,满足更多用户个性化设计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D柔性内饰部件发泡系统,包括上模和下模,其关键在于:所述下模上具有下型腔,所述上模上具有与下型腔配合的上型腔,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均配置有加热组件,所述下型腔表面具有呈凹凸结构的造型纹路。
采用以上方案,以闭模浇注的方式在柔性内饰部件上复合形成泡沫层,通过造型纹路,形成具有造型的3D柔性内饰部件,且可根据需要在型腔内设置个性化3D凹凸图形,使最终形成的柔性内饰部件上展现出个性化的3D图形,可满足更多用户对内饰部件造型需求,个性化图形采用发泡系统闭模浇注成型,具有更佳的稳定性,同时能保证内柔性饰部件表面的完整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上设有与上型腔贯通的加注口。采用以上结构,便于采用闭模浇注的方式将泡沫注入,提高制造效率和成型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上设有两条标识槽,两条所述标识槽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于所述下型腔的周向外侧;
所述下模上在标识槽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靠近下型腔的端部。
采用以上方案,两条标识槽之间形成一个公差带,放置柔性内饰部件布料时,柔性内饰部件裁片首先挂在两个定位销上实现初定位,然后将确保布料的周向外缘基本位于两条标识槽之间,即可视布料放置到位,相对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型质量。
为防止合模完成之后,上下模之间发生抖动错位等,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上对应加注口的位置设有灌泡切料结构。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在脱模过程中,防止加注管线残余泡料溅射污染生产环境或影响产品质量等。
作为优选:所述灌泡切料结构包括活动设置于加注口位置的挡板,所述挡板能够沿加注口的径向移动以露出或封闭该加注口。采用以上方案,通过挡板的水平移动即可实现加注口的开闭,防止开模过程中,残余灌料压入型腔中,或喷溅至产品表面,影响产品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灌泡切料结构还包括漏斗和气缸,其中漏斗正对加注口设置,所述挡板沿漏斗的径向设置,并贯穿所述漏斗,所述挡板上具有与所述漏斗内腔相适应的过孔,所述气缸固设于上模上,其活塞杆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采用简单结构即可实现对加注口的开闭,且便于实现,可操控性良好,经济成本较低,挡板移动过程也不会对灌注管线造成其他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38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线性负载专用发电机
- 下一篇:废旧玻璃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