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稀贵金属的少压余或无压余的挤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3344.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1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朱艳春;范佳鑫;李子良;车朝杰;韩廷壮;马立峰;楚志兵;秦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贵金属 少压余 无压余 挤压 模具 | ||
本发明属于挤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稀贵金属的少压余或无压余的挤压模具,包括挤压筒、挤压模、出料口,所述挤压模设置在挤压筒的底部,所述挤压筒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挤压筒的顶部设有一次挤压头和二次挤压头,所述一次挤压头为中空圆柱型,所述二次挤压头为圆柱型,所述二次挤压头同轴设置在一次挤压头的中空处,所述二次挤压头与一次挤压头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挤压模的底部设置有成型腔。本发明在进行挤压工艺的过程中通过二次挤压头和一次挤压头的组合实现二次挤压,减少压余,且本发明可根据产品需求更换推头,节约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本发明用于少压余或无压余的稀贵金属的挤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挤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稀贵金属的少压余或无压余的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及科学的进步,人们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越来越追求性价比,即低支出,高收益的生产模式,然而在挤压生产过程中,传统挤压模具存在一些弊端。现有的挤压模具在挤出原料后,其在成型腔中会剩余大量的坯料,使得制造成本增加,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尤其是对于贵重金属制品的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靠性强、效率高的针对稀贵金属的少压余或无压余的挤压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对稀贵金属的少压余或无压余的挤压模具,包括挤压筒、挤压模、出料口,所述挤压模设置在挤压筒的底部,所述挤压筒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挤压筒的顶部设有一次挤压头和二次挤压头,所述一次挤压头为中空圆柱型,所述二次挤压头为圆柱型,所述二次挤压头同轴设置在一次挤压头的中空处,所述二次挤压头与一次挤压头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挤压模的底部设置有成型腔。
所述成型腔的半径小于出料口的半径。
所述挤压模通过螺栓固定在挤压筒的底部。
所述一次挤压头底部可采用平面或锥形环面,所述锥形环面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60°。
所述挤压模的内表面可采用平面或锥形环面,所述锥形环面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60°。
所述挤压模的锥形环面与成型腔内壁之间采用圆角过渡。
所述圆角的半径为5~1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进行挤压工艺的过程中通过二次挤压头和一次挤压头的组合实现二次挤压,减少压余,并且不需要做压余切除,就可以进行下一次挤压,减少了额外切除压余的过程,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本发明可根据产品需求更换推头,节约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剖面图;
其中:1为挤压筒,2为挤压模,3为出料口,4为一次挤压头,5为二次挤压头,6为空腔,7为成型腔,8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未经太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33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高压电源脱开装置
- 下一篇:检测机构、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