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气田的缓溶型排泡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1305.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3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寒;李柯辰;孙九立;王魁江;沈喜兰;马增超;万言;王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三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9K8/58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张倩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气田 缓溶型排泡剂 | ||
本发明属于气田排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气田的缓溶型排泡剂,包括发泡材料以及包覆在发泡材料外部的包衣材料,发泡材料与包衣材料的质量比为6:1~6:5;优选的,所述发泡材料与包衣材料的质量比为6:4;包衣材料是聚乙烯醇PVA,是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是聚乙烯醇PVA和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的复配,是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硅丙乳液的复配,是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苯丙乳液的复配,或是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和纯丙乳液的复配。本发明的排泡剂,在水中溶解速度慢,溶解时间长,使得排泡剂能够达到井底,提高排泡剂的利用率,排泡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田排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气田的缓溶型排泡剂。
背景技术
天然气井特别是生产到中、后期的天然气井,地层压力降低,气产量下降,携带能力降低,部分进入井筒的地层水会滞留在井底并且产生积液;积液的液柱压力可能与地层压力达到静态平衡;使得生产条件恶化、产量降低、甚至水淹以致停产,因此必须采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时排出。
目前有气田己经使用泡排套管引流、泡排气举井间互连和氮气气举、泡排关放排液等复合工艺技术,其工艺原理是利用泡排剂或泡排棒的泡沫效应、分散效应、减阻效应和洗涤效应;借助于其他工艺复产工艺引起的搅动,在井筒内生成大量低密度含水泡沫,降低积液停产井井筒内的水气比、液柱高度及由此引起的回压,提高开井初期气流垂直举升能力,从而降低复产的难度,达到复产的目的。
而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是将排泡剂或排泡棒从井口投入,经过井筒,到达井底,井筒是由不锈钢等耐腐蚀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通常从井底到井口行程也就是井筒深2000≤H≤3500米,井底温度≤120℃,油井较深,而现有的排泡棒或液体排泡剂遇水即溶,使得排泡棒或液体排泡剂还没有到达井底就已经溶解,降低排泡棒或液体排泡剂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排泡剂遇水即溶、排泡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气田的缓溶型排泡剂,溶解速度慢,溶解时间长,使得排泡剂能够达到井底,提高排泡剂的利用率,排泡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气田的缓溶型排泡剂,包括发泡材料和包衣材料;所述发泡材料与包衣材料的质量比为6:1~6:5。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材料与包衣材料的质量比为6:2~6:4。
优选的,所述发泡材料与包衣材料的质量比为6:4。
进一步的,所述包衣材料是聚乙烯醇PVA,是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是聚乙烯醇PVA和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的复配,是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硅丙乳液的复配,是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苯丙乳液的复配,或是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和纯丙乳液的复配。
进一步的,当所述包衣材料为聚乙烯醇PVA与VAE乳液的复配时,所述聚乙烯醇PVA与VAE乳液的质量比为1:3~3:1;
优选的,所述聚乙烯醇PVA与乳液的质量比为1:1。
进一步的,当包衣材料是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硅丙乳液的复配,是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苯丙乳液的复配,或是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和纯丙乳液的复配时,所述聚乙烯醇PVA、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硅丙乳液或苯丙乳液或纯丙乳液的质量比分别为2:1:1。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材料包括主发泡剂、助发泡剂以及稳泡剂;所述主发泡剂75-90%,所述助发泡剂为6-22%;所述稳泡剂为3-5%。
进一步的,所述主发泡剂为高级醇硫酸酯盐;所述助发泡剂为M系列单胺聚醚、D系列双胺聚醚或T系列三胺聚醚;所述稳泡剂为硬脂酸醇酰胺系列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三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三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1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