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噪声干扰的滤波电路及微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8064.3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4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萧经华;孙劲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兴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3/26 | 分类号: | G05F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施婷婷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噪声 干扰 滤波 电路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噪声干扰的滤波电路及微控制系统,包括:偏置模块,用于产生偏置信号;第一延时模块,连接所述偏置模块并接收输入信号的同步信号及反向信号,用于产生与所述输入信号同向的第一延时信号;第二延时模块,接收所述输入信号的同步信号及反向信号,用于产生与所述输入信号反向的第二延时信号。以及微控制器,所述抑制噪声干扰的滤波电路连接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对进入所述微控制器的信号进行干扰抑制。本发明的抑制噪声干扰的滤波电路及微控制系统保证可以有效的滤波信号上的噪声,同时对电源噪声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输出信号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抑制噪声干扰的滤波电路及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微控制系统(MCU,Microcontroller Unit)的应用领域,用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围元器件,这就使得MCU的外围环境复杂多样:多个元器件相互连接、多个电源供电和多个地相互连接,同时MCU兼有高频时钟和低频时钟使用,导致MCU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噪声和各种干扰。
对MCU系统里的信号来说,存在两种典型的干扰:信号在传输路径上被干扰和信号被电源干扰。如图1所示,为信号在传输路径上被干扰的原理示意图,在信号传输路径上信号受到耦合、串扰等等,有用信号被干扰出现抖动、毛刺等。如果不滤除信号的干扰部分,会导致信号出现误操作,从而使MCU系统失效。如图2所示,为信号被电源干扰的原理示意图,信号在经过前级处理时,如果前级处理电路的电源存在杂波或则抖动,则会直接体现在信号上。如果电源杂波导致的信号干扰没有被滤除,那么也会影响信号出现误操作,导致MCU系统失效。
因此,如何对信号受到的干扰进行抑制、提高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噪声干扰的滤波电路及微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信号受到传输路径及电源的干扰,导致误操作、系统失效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噪声干扰的滤波电路,所述抑制噪声干扰的滤波电路至少包括:
偏置模块,用于产生偏置信号;
第一延时模块,连接所述偏置模块并接收输入信号的同步信号及反向信号,用于产生与所述输入信号同向的第一延时信号;
第二延时模块,接收所述输入信号的同步信号及反向信号,用于产生与所述输入信号反向的第二延时信号。
可选地,所述偏置模块接收基准电流,将所述基准电流镜像后产生第一偏置电压及第二偏置电压。
更可选地,所述偏置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及第一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基准电流,栅极与漏极相连并输出第一偏置电压,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偏置电压,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并输出第二偏置电压,源极接地。
更可选地,所述第一延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一电容、第三PMOS管及第四PMOS管;
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源电压,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偏置电压,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偏置电压,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第二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兴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睿兴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8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