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料装置及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1926.1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9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岗;孙德波;张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1/00 | 分类号: | B65H41/00;B65H23/34;B65H16/10;B65H16/06;B65H18/10;B65H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生产线 | ||
本发明属于自动上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生产线,用于输送具有物料和载体的原料,该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供料组件、剥离组件、回收组件和驱动组件,供料组件连接在机架上,供料组件设置成供应原料,剥离组件连接在机架上,剥离组件设置成使物料与载体分离,回收组件连接在机架上,且回收组件设置成回收载体,驱动组件连接在回收组件上,驱动组件设置成用于驱动回收组件运动。根据发明实施例的上料装置,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回收组件实现原料的持续输送,剥离组件将原料中的物料和载体分离,载体被回收组件不断回收,实现了物料的自动上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消除了人工上料带来的误差,提高了上料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上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生产线。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MIC产品声孔处的防尘网的原料为载膜卷盘方式,现有技术中对于防尘网的上料是通过人工实现的,通过人工将防尘网从载膜上取下,并将其对应粘贴在MIC产品的对应位置上。
但该种上料方式会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且人工粘贴防尘网精度低,造成产品误差甚至不合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上料导致的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上料装置,包括:
机架;
供料组件,所述供料组件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供料组件设置成供应原料;
剥离组件,所述剥离组件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剥离组件设置成使所述物料与所述载体分离;
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回收组件设置成回收所述载体;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回收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回收组件运动。
根据发明实施例的上料装置,机架作为供料组件、剥离组件、回收组件和驱动组件的安装载体,原料包括物料和载体,物料固定在载体上,在进行生产时,需要将物料从载体上剥离并将载体进行回收,因此将原料固定在供料组件上,通过供料组件为生产线供应原料,当原料到达剥离组件的位置时,物料与载体分离,物料用于产品的生产,载体被回收组件回收处理,驱动组件连接在回收组件上,通过回收组件的运动实现载体的持续不间断回收,同时也实现了原料的持续不间断输送,且该种设置方式,可控制原料的输送速度,以适应生产线对于物料的需求,实现了物料的自动上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消除了人工上料带来的误差,提高了上料的精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物料的自动上料,原料上设置有一段不具有物料的载体,先将载体缠绕在回收组件上,驱动组件开始动作,带动物料持续不间断输送至剥离组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料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承接板,所述剥离组件包括:
剥离板,所述剥离板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剥离板与所述承接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小于所述物料的尺寸,所述间隙设置成使所述物料与所述载体分离并转至所述承接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剥离组件还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连接在机架上;
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平整组件,所述平整组件设置在所述供料组件和所述剥离组件之间,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1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