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硬件检测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1790.2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1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袁立;谢俐;任照富;邓谱;黄泽伟;周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林慰敏 |
地址: | 40005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硬件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计算机硬件检测台,包括传送带、传动带挡板、定位检测台、定位挡板、夹块、定位保护壳、待测笔记本电脑、检测块、检测接线头;所述传送带上传送有待测笔记本电脑,传送带右侧设置有定位检测台,定位检测台上下两端设置有夹块,定位检测台上方右端设置有定位挡板;定位检测台前端设置有检测块,检测块内安装有检测接线头;所述定位保护壳包括上半壳、下半壳,上半壳、下半壳与待测笔记本电脑配合,上半壳、下半壳覆盖在待测笔记本电脑外表面;上半壳、下半壳上下表面设置有圆形夹持通孔。本发明具有整体插拔,提升工作效率,方便笔记本开盖,避免笔记本表面划伤,两次接口接头定位,减少检测接线头或电脑接口损坏能力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硬件检测台,尤其是一种具有整体插拔,提升工作效率,方便笔记本开盖,避免笔记本表面划伤,两次接口接头定位,减少检测接线头或电脑接口损坏能力强的计算机硬件检测台。
背景技术
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装置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运行提供物质基础,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在用户需要的情况下,以用户要求的方式进行数据的输出。
笔记本电脑硬件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精准的定位以及稳固的固定在观测点,再将电源线、外设连接线插入计算机接口,通过软硬件检测计算机是否异常;现有的检测手段,通过人工插入接口,时间较长,工作人员长时间机械性插拔,容易产生疲劳,造成计算机硬件摆放不准确,易造成插拔异常,损坏计算机接口。
笔记本电脑在传送检测过程中,表面非常容易产生划痕,容易对销售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整体插拔,提升工作效率,方便笔记本开盖,避免笔记本表面划伤,两次接口接头定位,减少检测接线头或电脑接口损坏能力强的计算机硬件检测台。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计算机硬件检测台,包括传送带、传动带挡板、定位检测台、定位挡板、夹块、定位保护壳、待测笔记本电脑、检测块、检测接线头;
所述传送带上传送有待测笔记本电脑,传送带右侧设置有定位检测台,定位检测台上下两端设置有夹块,所述夹块包括顶块、连接缓冲块、连接柱,顶块一侧覆盖有连接缓冲块,顶块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柱,连接缓冲块正对待测笔记本电脑,定位检测台上方右端设置有定位挡板;定位检测台前端设置有检测块,检测块内安装有检测接线头;
所述定位保护壳包括上半壳、下半壳、夹持通孔、限位孔、定位色环、接口通孔,上半壳、下半壳与待测笔记本电脑配合,上半壳、下半壳覆盖在待测笔记本电脑外表面;上半壳、下半壳上下表面设置有圆形夹持通孔;上半壳、下半壳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外侧的上半壳、下半壳设置有定位色环;上半壳、下半壳合壳后形成接口通孔,接口通孔与测笔记本电脑7上的电脑接口配合;
所述检测块包括前固定壳、后固定壳、限位板,前固定壳、后固定壳内设置有限位板;前固定壳、后固定壳合壳,通过限位板固定检测接线头,检测接线头从前固定壳前表面伸出;前固定壳前表面设置有向前延伸出的锥形限位柱,锥形限位柱与限位孔配合;后固定壳后表面设置有推送柱;
所述锥形限位柱前端形状为锥形,限位孔为锥形槽;锥形限位柱与限位孔配合;
所述检测块上方设置有摄像调节柱,摄像调节柱上安装有定位摄像头;
所述检测接线头上的连接线束从后固定壳后侧延伸出,连接线束包括电源线、数据传输线;
所述待测笔记本电脑外侧套接有定位保护壳;
所述定位挡板右端设置有斜伸缩柱;
所述定位检测台下表面设置有夹块活动孔,夹块活动孔与顶块、连接缓冲块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