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高性能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3053.X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4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叶纯麟;李建龙;肖明威;叶晓峰;张乐天;张振飞;郭宁;杨天慧;奚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联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403 | 分类号: | H01M50/403;H01M50/406;H01M50/417;H01M50/446;B29C35/02;B29C48/92;B29C55/02;B29D7/01;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性能 锂电池 隔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高性能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选用无机材料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的无机材料在单活性中心催化乙烯聚合过程中加入,聚合得到重均分子量为20万~50万的含无机材料的单活性中心聚乙烯;所得聚乙烯经过螺杆挤出机挤出得到聚乙烯薄片;将聚乙烯薄片在高温下进行双向/单向拉伸成孔、成膜;对聚乙烯薄膜进行高温热定型后,分切收卷,获得锂电池隔膜。与现有干法工艺制品相比,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所得锂电池隔膜具有较好的抗穿刺性及抗拉伸性能,隔膜的孔隙率较传统干法工艺大大提高,孔径大幅降低。而与现有湿法工艺相比,产品质量相当,且本发明生产工艺流程简单、不需要溶剂、环保节能、安全系数高、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锂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原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锂电池作为绿色环保型无污染的二次电池,符合当今各国能源环保方面大的发展需求,在各行各业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而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一种具有纳米级微孔的高分子功能材料,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使用而走进人们的生活。
对于锂电池系列,由于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而需要有耐有机溶剂的隔膜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薄膜化的聚烯烃多孔膜。目前对于聚乙烯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干法工艺,包括中国专利CN103085211A、中国专利CN103012907A、中国专利200580029264.9、中国专利201380056951.4等公开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加工手段未使用到溶剂对聚乙烯溶解,因此大幅降低了工艺的复杂程度及生产成本,但同时出现了较多问题。CN103085211A的方法使用压片技术生产锂电池隔膜,该方法生产效率低,且为间歇操作,较难实现工业化。而中国专利CN103012907A、中国专利200580029264.9、中国专利201380056951.4等公开的方法均为聚乙烯共混后挤出成型后进行拉伸成膜,该类方法所得的制品普遍存在力学较低的现象,所得制品孔径较大,抗刺穿性能较差,难以与湿法工艺得到的制品相比。
第二类为湿法工艺,主要以中国专利201180014660.X、中国专利201280034937.X、中国专利201210105083.1、世界专利WO006/106783等为代表,此类方法能够得到孔隙率大,孔径小,力学性能较优的锂电池隔膜,但由于需要使用大量溶剂作为加工助剂,因此大幅增加生产成本,且在脱溶剂及处理废溶剂时,存在较大安全环保隐患,需要被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性能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可兼顾产品质量佳、安全环保及成本低等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高性能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选用无机材料进行预处理;
将预处理的无机材料在单活性中心催化乙烯聚合过程中加入,聚乙烯原料与无机材料进行复合、共混,或者无机材料参与乙烯聚合反应,聚合得到重均分子量为20万~50万的含无机材料的单活性中心聚乙烯;
所得聚乙烯经过螺杆挤出机挤出得到聚乙烯薄片;
将聚乙烯薄片在高温下进行双向/单向拉伸成孔、成膜;
对聚乙烯薄膜进行高温热定型后,分切收卷,获得锂电池隔膜。
所述无机材料包括硅酸盐、碳酸钙、蒙脱土、纳米硅酸盐、纳米碳酸钙、纳米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占产品质量比为1‰~2%,优选2‰~8‰。
所述预处理包括去除无机材料表面杂质、干燥除氧或与偶联剂共混改善无机材料相容性。
可以采用的偶联剂包括有机铬络合物、硅烷类、钛酸酯类和铝酸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联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联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30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