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替除霜的冷风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9664.0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2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江;杨凤;郭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3/02;F25B43/00;F25B41/06;F25B47/02;F25B49/02 |
代理公司: | 12107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风机 出口端 进口端 除霜 支路 油分离器 储液器 干燥器 冷凝器 压缩机 结构设计科学 工作稳定性 能量调节阀 能源利用率 生产实践 截止阀 排气端 并联 节约 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替除霜的冷风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7);压缩机(17)的排气端,与油分离器(18)的进口端相连;油分离器(18)的出口端,通过设置有能量调节阀(11)的管路,与冷凝器(21)的进口端相连;冷凝器(21)的出口端,与储液器(20)的第一进口端相连;储液器(20)出口端,通过设置有截止阀(12)的管路,与干燥器(19)的进口端相连;干燥器(19)的出口端,分别与相互并联的第一冷风机支路和第二冷风机支路相连接。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交替除霜的冷风机系统,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提高在除霜时冷风机的工作稳定性,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的除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替除霜的冷风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风机的制冷系统中,由于蒸发器表面的温度低于热交换的空气露点且低于水的三相点温度以后,存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冷风机盘管表面结霜,从而使得风机的传热热阻增大,换热效率降低,导致制冷能耗增加。同时,阻碍了冷风机的空气流动,使电机发热量加大,进一步增加了冷库热负荷。因此,如何高效、稳定的除霜,减少除霜的能耗,如何回收除霜的冷量,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一般的冷风机采用热气除霜方法,可以有效的回收冷量,避免不必要的冷量损失,除霜效果较好。普通的热气除霜是将压缩机排气口的高温高压气体直接进入风机,在风机中放热冷凝使霜层融化,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节流进入其他风机进行制冷,这种除霜方法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系统除霜开始阶段,大量高温高压热气直接进入冷风机内,使得冷风机内压力、温度突然增大,对冷风机造成一定的冲击,会使得冷风机中零件有所损害并且不能稳定工作。此外,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过冷度较大,压力较低,随着除霜的进行,制冷剂过冷度减小,压力升高,使得在除霜过程中其他风机供液压力在不停的变化,这使得节流元件的节流效果不太好。另外,在除霜过程中,另一个风机制冷需要的供液量增加,会导致风机的不稳定工作,进一步可能导致压缩机产生湿压缩,从而减少压缩机的寿命。
综上,普通的热气除霜系统,使制冷设备不能稳定运行,在此之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交替除霜的冷风机系统。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替除霜的冷风机系统,包括压缩机;
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油分离器的进口端相连;
油分离器的出口端,通过设置有能量调节阀的管路,与冷凝器的进口端相连;
冷凝器的出口端,与储液器的第一进口端相连;
储液器出口端,通过设置有截止阀的管路,与干燥器的进口端相连;
干燥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相互并联的第一冷风机支路和第二冷风机支路相连接。
其中,第一冷风机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电磁阀、第一热力膨胀阀、第一风机和第一电磁阀;
第三电磁阀与干燥器的出口端相连接。
其中,第二冷风机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电磁阀、第二热力膨胀阀、第二风机和第八电磁阀;
第六电磁阀与干燥器的出口端相连接。
其中,第一电磁阀和第八电磁阀,分别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端;
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进气端相连接。
其中,油分离器的出口端,还与单向阀的进口端相连;
单向阀的出口端通过依次设置有第四电磁阀和第一电动节流阀的管路,与第一风机的进口相连接;
第一电动节流阀与第一通电延时继电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9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纳米流体过冷增效的单级蒸气压缩式循环系统
- 下一篇:压缩空气换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