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智能房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6205.4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5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蕾;高益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风正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2 | 分类号: | E04H1/02;E03B3/02;F24D13/04;F24D1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吕明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智能 房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智能房屋系统,涉及智能房屋技术领域,包括房屋本体,房屋本体被分为主控室、第一分房间、第二分房间、第三分房间和第四分房间,房屋本体顶部开设有集水槽,主控室顶部开设有储水腔,储水腔与集水槽连通,储水腔内固定设置有电加热棒,储水腔底部固定设置有导水管,房屋本体底部开设有分隔腔,分隔腔通过导水管与储水腔连通,分隔腔顶部固定设置有充气机,本发明结构合理且新颖,利用雨水进行房屋的整体温度控制,进行温度控制的同时可根据各个分房间内所需温度对水的流向进行调节,可充分利用水的能量,且底部设置了分隔腔,分隔腔内可根据地下温度高低选择是否通水,可极大程度的避免能源浪费,环保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房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智能房屋系统。
背景技术
房屋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用于居住的场所,起到了为人们遮风避雨的目的,是人类社会中十分常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房屋建造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房屋应有尽有,当前的房屋尽管外形和架构不尽相同,但是整体上来说结构区别不大,大部分都能够满足当前的社会使用需求,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房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各式各样的高科技房屋系统应运而生,人们的居住体验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但是,当前的各种房屋系统基本都是通过简单的控制器控制各个用电器,如空调、吸尘器、电灯等电子部件,尽管也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对居住体验有较大的提升,但是整体上环保性能差,尤其是一些通过热水进行供暖的供暖系统中能源浪费率十分高,同时房屋本体与大多都是与地面直接接触,地面温度直接影响了房屋本体的温度,房屋本体如果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调节能力还受到地面温度的影响,也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环保智能房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智能房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供暖系统能源浪费率高和房屋与地面直接接触温度易流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智能房屋系统,包括房屋本体,所述房屋本体被分为主控室、第一分房间、第二分房间、第三分房间和第四分房间,所述房屋本体顶部开设有集水槽,所述主控室顶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所述储水腔内固定设置有电加热棒,所述储水腔底部固定设置有导水管,所述房屋本体底部开设有分隔腔,所述分隔腔通过所述导水管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分隔腔顶部固定设置有充气机;
所述第一分房间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水暖管,所述第二分房间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水暖管,所述第三分房间内固定设置有第三水暖管,所述第四分房间内固定设置有第四水暖管,所述房屋本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一端均通过导管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一水泵一端安装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二水泵一端安装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一水泵通过所述第一三通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暖管和所述第三水暖管连通,所述第一水暖管和所述第三水暖管之间还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
所述第二水泵通过所述第二三通管分别与所述第二水暖管和所述第四水暖管连通,所述第二水暖管与所述第四水暖管之间还通过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以及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三段管道内均设置有阀门,所述主控室一侧通过电源线设置有电源插头,所述主控室内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阀门、电加热棒、所述充气机、所述第一水泵以及所述第二水泵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气机的出气端上安装有充气管。
优选的,所述分隔腔内固定设置有柱塞,所述充气管位于两个所述柱塞之间。
优选的,所述分隔腔内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块。
优选的,所述阀门为电控阀门。
优选的,所述储水腔顶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为倒锥形凹槽。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风正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风正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6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综合监测终端
- 下一篇:一种新的草铵膦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