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锂离子导体对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进行改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6106.6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0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强;赵延涛;董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2;H01M10/0525;H01M4/4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锂离子 导体 锂离子电池 电极 材料 进行 改性 方法 | ||
1.一种使用锂离子导体对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进行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作为改性对象的电极材料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MOx、层状正极材料LiMO2、碳或硅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或上述材料的复合物;
2)改性使用的锂离子导体应具有良好的锂离子传导能力;
3)改性后锂离子导体不仅分布于电极材料表面,也可嵌入其内部缝隙或孔洞中;
4)改性后所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比表面积与孔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MOx(M代表金属,O代表氧),其特征在于,金属元素可为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锡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优选为铁、钴、镍、锰及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MOx,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物为颗粒状、棒状或三维多孔结构,且其尺寸为数纳米到数十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正极材料LiMO2(M代表金属),其特征在于,金属元素可为钴、镍、锰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且材料尺寸为数纳米到数十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或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或硅为颗粒状、棒状或三维多孔结构,且其尺寸为数纳米到数十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其结构特征在于,硅表面包覆有碳或分散于碳基质中,且其尺寸为数纳米到数十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导体,其特征在于具有锂离子传导能力的同时,其稳定性(特别是热稳定性)较好,可以经受高温热处理。此类锂离子导体可为石榴石型锂离子导体、钙钛矿型锂离子导体、NASICON型锂离子导体、反钙钛矿型锂离子导体等氧化物型锂离子导体,Li/X/O(X=B、C、Al、P、Si、Ge、Ga)等结晶态或者非晶态物质,以及硫化物型锂离子导体LGPS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锂离子导体对电极材料进行改性的方法,锂离子导体与电极材料的质量比例为:0.05~2.0∶1.0。
9.制备权利要求1-8所述锂离子导体改性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锂离子导体(或锂离子导体前驱体)与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未改性电极材料(或电极材料前驱体)的均匀混合物,可采用原位生长、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球磨法、溶剂中搅拌混合后蒸干等制备手段。
2)将步骤(1)制得的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锂离子导体(或锂离子导体前驱体)与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未改性电极材料(或电极材料前驱体)的混合物,采用高温进行退火烧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导体改性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温退火时可依据改性对象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气氛。若改性对象为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在不影响锂离子导体的前提下,退火时气氛可为惰性气氛(He、Ne、Ar、N2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或氧化性气氛(02及其与惰性气氛He、Ne、Ar、N2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若改性对象为权利要求5、6所述的碳或硅负极材料以及硅碳负极材料,在不影响锂离子导体的前提下,除上述惰性气氛外,也可使用还原性气氛如(H2及其与惰性气氛He、Ne、Ar、N2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若改性对象为金属氧化物与硅碳负极材料复合物,则采用的气氛应同时满足上述两种要求,即为惰性气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61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有针对性的发动机润滑的内燃发动机
- 下一篇:电源线自动收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