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重块及对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5121.2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强;梁永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7/12 | 分类号: | B66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梯对重结构,尤其是一种对重块及对重装置。该对重块包括块状对重块主体,在块状对重块主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条由边缘向内侧延伸的对重立柱配合槽;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框架和安装于对重框架中的对重块,对重框架包括两根垂直的对重立柱在块状对重块主体两侧分别设有对重立柱配合槽;每侧的对重立柱的内侧分别设有卡接部。本发明在对重块的两侧设置对重立柱配合槽,增加了对重块四边角的重量以降低对重块在重量上的损耗,从传统的凸头卡进对重立柱的方式调整为对重立柱配合槽与对重立柱卡接部卡接的方式,使同规格单块对重块重量增加,在总对重总重量需求不变的前提下,所需对重块数量减少,降低成本、方便了加工和安装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对重结构,尤其是一种对重块及对重装置。
背景技术
对重装置是通过滑轮及曳引钢丝绳与电梯轿厢连接,在垂直升降电梯运行时用于辅助升降的装置,用以降低曳引机的负载,减少曳引机驱动电梯升降所需的能量。
对重装置一般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由对重框架1’和安装于对重框架 1’中的对重块2’组成,对重框架1’包括两根垂直的对重立柱11’,以及位于两根对重立柱11’顶部的上横梁12’和位于底部的下横梁13’,上横梁12’上安装有对重绳轮14’,现有的对重块2’两端分别包括一凸头21’,安装时凸头21’卡在对应一侧的对重立柱11’中,为了能够使凸头21’能够卡在对重立柱11’中,凸头两侧需要各留一个空位22’,所以凸头两端位置少了四个边角的一定体积,在同样密度和数量的对重块的前提下总重量会比新款的会减少,即为了保证对重总重量的要求,需要安装更多的对重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在相同的尺寸条件下能够提供更大的对重重量的对重块。
该对重块包括一长条形的块状对重块主体,其改进在于:在块状对重块主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条由边缘向内侧延伸的对重立柱配合槽。
优选地,块状对重块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的设有两条对重立柱配合槽。
优选地,块状对重块主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提手位。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在相同的对重块数量条件下能够提供更大的对重总重量的对重装置。
该对重装置包括重框架和安装于对重框架中的对重块,对重框架包括两根垂直的对重立柱,以及位于两根对重立柱顶部的上横梁和位于底部的下横梁,上横梁上安装有对重绳轮,其改进在于:在块状对重块主体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条由边缘向内侧延伸的对重立柱配合槽;每侧的对重立柱的内侧分别设有卡接在对重立柱配合槽中与对重块配合的卡接部。
优选地,块状对重块主体的两侧分别对称的设有两条对重立柱配合槽;每侧的对重立柱为一垂直设置的、开口向内的U形长条结构,开口两侧的侧壁作为卡接部卡在对重立柱配合槽中。
优选地,最上方的对重块两侧分别通过一对重压铁将堆叠的对重块固定在对重框架中,对重压铁为开口与对应一侧的对重立柱相对的U形结构件,对重压铁的开口两侧分别设有一容纳对重立柱开口侧壁的卡口,对重立柱的开口侧壁卡在对重压铁的卡口中后通过紧固件固定堆叠的对重块。
本发明在对重块的两侧设置对重立柱配合槽,增加了对重块四边角的重量以降低对重块在重量上的损耗,从传统的凸头卡进对重立柱的方式调整为对重立柱配合槽与对重立柱卡接部卡接的方式,使同规格单块对重块重量增加,在总对重总重量需求不变的前提下,所需对重块数量减少,降低成本、方便了加工和安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对重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对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对重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对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5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