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节植物生长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0811.0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1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江;林建海;楚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鑫邦生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22 | 分类号: | A01N43/22;A01N43/12;A01N45/00;A01N37/12;A01N65/36;A01N57/12;A01P21/00 |
代理公司: | 11582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强 |
地址: |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永***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树 安全剂 休眠期 重量份 增效 赤霉素 附着力 甘油磷酸钙 黄柏提取物 农药组合物 生物学活性 芸苔素内酯 发芽率 打破休眠 调节植物 渗透性强 胺鲜酯 破眠剂 生长 应用 协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植物生长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包括活性成分和增效安全剂,所述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芸苔素内酯0.001~1份、赤霉素0.3~20份和胺鲜酯1~10份,所述增效安全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甘油磷酸钙1~3份、黄柏提取物1~5份。本发明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并可作为果树破眠剂,对果树渗透性强、附着力好、能够缩短果树的休眠期、加快果树打破休眠的速度,优于市售产品。本发明各组分混合后使用,各组分的功能得到了互补和协调,可提高果树的发芽率、提高果树生物学活性,缩短果树休眠期,提高了果树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调节植物生长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芽休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暂停现象,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是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在热带和亚热带、暖冬地区和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常因低温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的需要,而造成萌芽开花不整齐,芽子脱落,果树生长发育不良。尽管在选育低需冷量品种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但仍需人工措施来弥补自然低温量之不足,并成为许多国家果树管理中的常规技术。在果树的保护地栽培中需要通过有效的解除休眠的技术实施,才能实现果树的提前生长和果实的提前成熟。所以,研究果树的休眠对指导果树生产有重要意义。
解决休眠严重不足的有效措施是进行破眠处理,促进萌芽,改善胚珠、胚囊的发育,提高坐果率和经济产量,而破眠技术的关键即是破眠剂的选择和施用技术。生产生活用于打破休眠的技术有利用化学药剂处理和物理措施破眠两种。归纳起来,用于打破休眠的药剂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二硝基化合物、KNO3、NH4NO3、氢氰胺、石灰氮等无机化学药剂,但无机化学药剂存在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另一类是以赤霉酸、细胞分裂素等生长激素为主的药剂,但激素的残留,又导致了新的问题。而如加温、变温等物理措施的成本又太高,或者在实际操作中不具有可行性,难以推广。因此,寻找一种安全、破眠效果好的果树破眠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研制一种安全、破眠效果好的调节植物生长的农药组合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调节植物生长的农药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和增效安全剂,所述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芸苔素内酯0.001~1份、赤霉素0.3~20份和胺鲜酯1~10份,所述增效安全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甘油磷酸钙1~3份、黄柏提取物1~5份。
优选地,所述芸苔素内酯选自22,23,24-表芸苔素内酯、24-表芸苔素内酯、28-表高芸苔素内酯、28-高芸苔素内酯、丙酰芸苔素内酯或14-羟基芸苔素甾醇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赤霉素选自GA3、GA4、GA7或GA4+7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保护上述调节植物生长的农药组合物在打破果树休眠中的应用,所述果树为葡萄、樱桃、桃子、核桃或石榴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喷布或者涂抹所述农药组合物制成的浓度为100~1000mg/L的生长调节剂于休眠芽。
较佳地,所述果树为葡萄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各组分均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无复杂的化学成分,也不会造成激素的残留,不会带来安全问题,对果树不会产生药害,对环境友好,对果树高度安全。
(2)可以作为果树破眠剂,对果树渗透性强、附着力好、能够缩短果树的休眠期、加快果树打破休眠的速度,优于市售产品。
(3)本发明各组分混合后使用,各组分的功能得到了互补和协调,可提高果树的发芽率、提高果树生物学活性,缩短了果树树休眠期,提高了果树的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鑫邦生化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鑫邦生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08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