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营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8040.6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3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祝旭加;施汉钰;邢少博;杜运长;殷霈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旭加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 |
代理公司: | 23118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7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栽植 树种选择 短周期 菌材 播种 树种 地块选择 高生产力 苗木品种 苗木栽植 木屑原料 生产原料 田间管理 种子处理 木屑 追肥 密植 地区水 热条件 施基肥 收获 除草 间苗 可用 垄宽 旋耕 整地 地块 浇灌 平整 荒地 林地 灌溉 农田 土地 | ||
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营建方法。现有的菌材林营建收获周期根据不同地区水热条件和树种特点一般为3‑15年不等,用菌木屑原料短缺。本发明组成包括:(1)树种选择:选择以可萌生、可密植、多用途、高生产力、可用做食用菌木屑生产原料的树种,(2)地块选择:选择荒地、退耕地、农田地或林地进行整地、施基肥、旋耕、平整后作为菌材林营建地块,栽植前将土地深翻耙细后起垄,垄宽50cm,(3)苗木栽植和播种:采用经树种选择后的苗木品种进行栽植或者经过种子处理后的种子播种。(4)田间管理:栽植后采取定期浇灌,定期除草,定期间苗、追肥、灌溉,(5)收获周期。本发明用于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营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料林营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的营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菌林矛盾”进一步突出,不同地区开展了菌材林的的相关研究,但这些地区开展的菌材林研究基本是从林木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出发,以不同的成熟龄为依据来决定菌材林营建的初值密度、采伐周期等相关技术数据。根据目前实际水平,现有的菌材林营建初植密度一般在4500株/ha—10000株/ha,收获周期根据不同地区水热条件和树种特点一般为3-15年不等。虽然这种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对于食用菌生产来说,现有大多数食用菌生产多采用木屑为原料,因而,菌材林生产的木材最终大部分要粉碎为木屑,并添加相应的其他原料后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基质,所以,对于食用菌原料林来说,其单木材积不管多大,只要能够满足食用菌生产所需木屑就达到了菌材林的目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生产力来营建食用菌原料林一直以来都是业内相关人员探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栽植,多次利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生产力生产食用菌木屑原料的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营建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营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树种选择:选择以可萌生、可密植、多用途、高生产力、可用做食用菌木屑生产原料的树种;
(2)地块选择:选择荒地、退耕地、农田地或林地进行整地、施基肥、旋耕、平整后作为菌材林营建地块,栽植前将土地深翻耙细后起垄,垄宽50cm;
(3)苗木栽植和播种:采用经树种选择后的苗木品种进行栽植或者经过种子处理后的种子播种,采用苗木栽植方法的,在准备好的地块上按10000株/ha—40000株/ha的密度进行苗木栽植,用种子直播方法的,按10000株/ha—40000株/ha的密度进行穴播,每穴播种量3-5粒;
(4)田间管理:栽植后采取定期浇灌,定期除草,定期间苗、追肥、灌溉;
(5)收获周期:以栽植密度、树种特性及单位面积年化效益最大为原则确定收获周期定,第一次收获周期因苗木栽植后需要一定时间的缓苗过程,可根据所栽植树种的实际情况拖后一年。
所述的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营建方法,所述的苗木为实生苗或扦插苗或嫁接苗。
所述的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营建方法,所述的苗木为嫁接苗或扦插苗时,采用根皮插接法,嫁接后的苗木放入开沟的愈合床上覆土3cm,并扣压拱棚膜,经7-10天后嫁接部位愈伤组织填满嫁接口,穗芽膨胀到玉米粒大小,砧木须根上有新生黄嫩幼根形成后,需等苗木嫁接苗根系发育完整后即可起苗进行栽植。
所述的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营建方法,所述的苗木栽植的具体过程为:栽植时在垄上挖穴深约20cm左右,将苗木直立摆放于穴内,将穴内四周土按实覆虚土。
所述的短周期食用菌原料林营建方法,所述的栽植时的株距为50cm,行距50cm或株距为50cm,行距100cm。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旭加,未经祝旭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8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