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界面电弧燃烧的电缆中间接头防爆盒防爆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3643.2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0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仲;蔡维哲;赵莉华;黄小龙;任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3 | 分类号: | G01N3/313;G01N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王洪霞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界面 电弧 燃烧 电缆 中间 接头 防爆 性能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界面电弧燃烧的电缆中间接头防爆盒防爆性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实验中间接头的制作;S2:安装中间接头并将电极与高压电源连接;S3:施加电压引爆中间接头;S4:检查结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界面电弧燃烧的电缆中间接头防爆盒防爆性能检测装置,包括防爆盒和实验中间接头,所述实验中间接头两端均设有电极,两组所述电极一侧均连接有导线,两组所述导线另一端均穿过防爆盒且连接有高压电源,本发明采用沿面放电引发爆炸,原理与实际爆炸相近,能最大程度模拟实际电缆中间接头爆炸对防爆盒的冲击作用;定量的控制电缆中间接头爆炸能量;能够得到出防爆盒能承受的电缆中间接头放电电弧电流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界面电弧燃烧的电缆中间接头防爆盒防爆性能检测方法,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于界面电弧燃烧的电缆中间接头防爆盒防爆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电缆化普及程度日益增高,电缆起火爆炸事故占电气事故比例越发提升。由于单个电缆的长度限制,一条线路通常需要一个或多个电缆中间接头,这些中间接头是最易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容易发生起火爆炸事故。电缆接头爆炸起火事故很容易影响周围电缆,造成二次事故、扩大事故影响,并且电缆接头事故发展缓慢、无明显特征,监测上比较困难。
在接头上安装防火防爆盒能将接头与外界环境隔离,当接头发生故障时防爆盒壳体能承受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并使火焰迅速熄灭,有效防止电缆事故的扩大。防爆盒的防火防爆性能决定了防爆盒阻止电缆接头事故扩大的有效性,防火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阻燃性能,而防爆性能的检测目前有三种主流方法:炸药法、相间/相对地短路试验电流法和重物下落法。
炸药法是通过现场爆炸试验检验防爆盒的防爆能力。爆炸试验采用规定量的TNT药块作为爆炸源,将药块置入中间接头中组装在两段模拟电缆导体中间并引爆,技术人员观察爆炸后的样品情况来判断样品防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炸药法具有方法便捷、能定量设置爆炸能量、结果接近实际的优点,但炸药法需要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试验,选择空间较小,试验安排开展受试验机构限制。
相间/相对地短路试验电流法是通过人工制作电缆相对地短路缺陷和相间短路缺陷,将缺陷电缆接头置入防爆盒后向其施加电流,相间短路试验电流有效值应大于等于20kA,相对地短路试验电流的有效值应大于等于15kA,要求试验中壳体应无损伤、着火现象。该方法的模拟手段与电缆中间接头实际爆炸时的运行状态完全不符,不具有有效性。
重物下落法是采用从一定高度垂直落下的重物的冲击检测防爆盒的抗冲击能力。重物下落法操作便捷并且能定量冲击能量,但该方法下防爆盒受力与防爆盒爆炸时实际受力相差较大,只能检测单点的防爆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界面电弧燃烧的电缆中间接头防爆盒防爆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使电缆中间接头模拟实验体发生沿面放电引起爆炸,来检测防爆盒的防爆性能。该方法最大程度的模拟了实际电缆中间接头放电引发爆炸对防爆盒的冲击,并且该方法能够定量的控制电缆中间接头击穿爆炸时的电弧电流和爆炸能量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界面电弧燃烧的电缆中间接头防爆盒防爆性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实验中间接头的制作,实验中间接头需要专门进行制作,可以分为黄铜管电极和导电橡胶电极两种方式:
1)黄铜管电极的实验中间接头,步骤如下:
a:取一段与防爆盒长度相若的交联聚乙烯电缆,模拟实际中间接头的电缆;
b:在电缆上套两个黄铜管作为电极,两个黄铜管相对电缆中截面对称,两管之间距离取预先设定的放电沿面长度L,并将黄铜管电极与导线相连接;
c:在黄铜管外面套上绝缘橡胶冷缩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3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