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防放线菌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7009.1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8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魏利辉;张琪梦;周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8;A01P3/00;A01G13/0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艳丽 |
地址: | 2100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线菌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防放线菌及应用。所述生防放线菌的分类命名为娄彻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115。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生防放线菌在防治植物卵菌病害中的应用。本发明娄彻链霉菌CGMCC 17115能够显著地抑制群结腐霉菌和大豆疫霉菌的生长,对其他多种病原也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发酵液及活性提取物稳定性好,耐紫外线辐射、耐酸碱、耐热,可制成生物制剂,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防菌,尤其涉及一种生防放线菌及应用。
背景技术
生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且种植历史悠久,据统计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我国生姜的种植面积达到439.13万亩。生姜茎基腐病最早于1907年在印度苏拉特发现,现普遍发生于世界范围内的生姜种植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生姜茎基腐病在我国生姜种植区相继爆发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截至目前为止,已有10余种腐霉菌被报道能引起生姜茎基腐病。由于地理坏境及气候等的差异导致世界各国间引起该病病原菌的优势种类也存在差异,其中印度生姜腐霉病原菌以瓜果腐霉为主,澳大利亚以群结腐霉为优势病原菌,我国北方生姜主产区的致病菌以群结腐霉菌为主。
群结腐霉菌(Pythium myriotylum)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其无性繁殖体游动孢子可随灌溉水或雨水进行传播,生长期的生姜植株茎基部及地下茎块易受到群结腐霉菌的侵染,在发病初期生姜茎基部会出现褐色的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大合并导致茎基部腐烂、塌陷;在叶部症状表现为从老叶的叶尖黄化开始沿叶部边缘逐渐移动至叶片的其余部分及叶鞘变黄,随之幼叶开始出现类似症状直至整个植株枯萎、死亡;患病植株的根茎一般呈棕褐色水渍状、变软后逐渐腐烂并伴有恶臭味。该病原菌引起的经济损失一般在5%到30%之间,但在水涝、高温等有利条件下其损失可达到100%。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疫病是大豆生产上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对该病的报道可追溯到1948年,大豆疫霉菌可侵染大豆的各个生育期,出苗前染病会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苗期染病后会引起根腐病或茎基腐,成株期染病后茎基部变褐腐烂,造成植株萎蔫。在没有卵孢子的无性生殖阶段,大豆疫霉常常以菌丝体的形式存在于被侵染宿主组织中。若被侵染的宿主组织在收获时被遗留在田边地头,被侵染的宿主组织会产生孢子囊或在第二年春天发芽。在有风的天气下,孢子囊就会被传播到健康的宿主植株上,在有自由水的环境下,孢子囊会通过产生游动孢子间接萌发,在温暖的环境下,孢子囊会直接产生芽管,同时孢子囊也可以通过土壤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该病一旦发生便会迅速大量传播,严重时可造成大豆绝产。
生姜茎基腐病和大豆疫病都属于土传性病害,目前在防治方面主推的方法还是化学防治,但是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有限,并且具有残效期长、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大的缺点。利用拮抗微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尤其是对土传病害,已成为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一种重要措施。该措施可使拮抗微生物在植物根围定殖并形成优势群体,抑制植物病原菌在根围定殖与发展,从而减轻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但是目前对生姜茎基腐病和大豆疫病具有较优防效的微生物比较有限。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对多种病原例如生姜茎基腐病、大豆疫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菌株的用途。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生防放线菌,分类命名为娄彻链霉菌(Streptomycesrochei),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115。
娄彻链霉菌CGMCC 17115的形态特征: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丰富茂盛,干燥绒状,不透明,表面起粉,呈略白的乌贼灰色;基内菌丝呈芒果棕色,生长局限,无可溶性色素。光学显微镜下,菌丝纤细、无隔、分枝;孢子丝呈现直、柔曲、钩状、松敞螺旋形、轮生;孢子呈柱形或椭圆形。
所述娄彻链霉菌CGMCC 17115的培养特征:不产生可溶性色素,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的颜色在不同培养基上各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