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5580.1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8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黄留新;刘宝田;嵇国强;邵长波;郭育宝;马飞;陆海;葛鹏;殷宝兵;刘敬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鼎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地质基桩工程公司;江苏澄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D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潇 |
地址: | 362011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桩 软弱地基 超静孔隙水压力 降水管井 砂桩 工程质量事故 土木工程技术 管井降水 挤压作用 快速释放 扰动作用 深层淤泥 土体扰动 周边土体 结合水 土压力 自由水 扰动 激振 缩颈 土体 位点 消减 降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布置管井降水系统,进行降水;在砂桩点进行第一次灌料成桩;在所述第一次灌料成桩的位点进行第二次灌料成桩。在本发明中,第一次灌料成桩和第二次灌料成桩过程中,土体产生挤压作用和激振扰动作用,使砂桩点周边土体中大部分自由水和结合水排入降水管井,消减了土压力中水压力部分的影响,同时降水管井还可以作为下卧深层淤泥在扰动后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快速释放通道,有效的降低了因土体扰动而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值,从根本上解决了断桩和缩颈等工程质量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沿海地区采用吹填方法达到围海造地的目的,并通过施打振动挤密砂桩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由于吹填场地地况复杂,特别是下卧层淤泥深厚,其淤泥埋深达20m,在振激扰动的条件下,土体会产生较大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根据郎肯土压力计算土体压力随深度而加大,而在振动挤密砂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增大,极易产生断桩、缩颈等工程事故,因此在深厚淤泥层采用振动挤密砂桩的加固方法失败案例较多,使挤密砂桩工艺应用于深层淤泥加固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加固深层淤泥质地基,不会产生断桩、缩颈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布置管井降水系统,进行降水;
在砂桩点进行第一次灌料成桩;
在所述第一次灌料成桩的位点进行第二次灌料成桩。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灌料成桩时,地下水位为3~5m。
优选的,所述第二次灌料成桩为分级灌料成桩。
优选的,在所述分级灌料成桩过程中,每级灌料成桩的步骤为:灌料完成后,进行夯实;完成一级灌料成桩后,再进行下一级灌料成桩。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灌料成桩和第二次灌料成桩所用设备为挤密砂桩机。
优选的,所述第二次灌料成桩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次灌料成桩的位点打入挤密砂桩机的料管,重复灌料-振动拔管-夯实的步骤,至夯实后的砂石料水平与地平面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次灌料成桩完成后,进行浅层加固。
优选的,所述管井降水系统的管井位点设置为:在需加固区域范围内,选取间距为10.0~15.0m的正方形或三角形布点;砂桩点布置在管井位点之间,选取间距为2.0~3.0m的正方形或三角形布点。
优选的,所述管井降水系统中的管井滤管的管径为25~60cm,管井滤管的管壁设置有滤孔,所述滤孔自上而下按0.2~0.5m的间距等分布置,所述管井滤管的管壁外包裹80~100目的尼龙滤网2~3层;所述管井滤管的入土深度≤25m。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灌料成桩和第二次灌料成桩的桩径为800mm,桩长≤25m,桩间距为2.5~3.0m,单根桩灌方量以现场隆起量≤100mm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鼎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地质基桩工程公司;江苏澄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鼎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地质基桩工程公司;江苏澄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55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夯机的夯锤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固化试剂盒及原位固化钙质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