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大坝坝基的防渗加固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6935.4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龙醒志;黄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E02D27/40;E02D37/00;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勤知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9 | 代理人: | 何兵;饶盛添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大坝 坝基 防渗 加固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大坝坝基的防渗加固工艺,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利工程坝基在建造时所使用的防渗工艺针对性较强,但无法对坝基整体做到详细全面的保护的问题。步骤一:根据施工要求对控制坐标点测量建立开挖边线,并对开挖工程区域内进行清理操作;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二:在隔断的河床处,开凿出三道间隔为20米,深度在65‑70米的坝基槽;步骤三:使用混凝土对坝基槽内壁进行加固,放出防渗中心线、防渗体边线、上下游坡脚线,并划线作明显标记;步骤四:每个坝基槽内,使用防渗板材沿着两侧的墙壁隔离出5米左右的隔层空间;步骤五:往坝基槽底部灌注垫基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大坝坝基的防渗加固工艺。
背景技术
基岩土体在坝体自重和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产生的垂直和水平变位及角变位。其中垂直变位即沉陷最常发生,主要是由于岩土体中的孔隙或裂隙被压缩所致。除软弱或具有碎裂结构的岩体外,坝基岩体的沉陷量一般很小,而且都在其弹性限度以内,所以影响不大。但由于建在岩基上的混凝土坝大多数具有较大的刚性,对不均匀沉陷非常敏感。特别是拱坝,坝基或坝肩范围内岩体变形的局部差异,都可能改变坝体应力条件,而最终导致坝的整体破坏。坝基岩体的不均匀沉陷往往由于岩体中存在下列不利地质因素引起:由于岩相变化、岩浆岩侵入或断层错动引起的岩性突变或岩体本身的不均匀性;岩体的不均匀风化,如局部的深风化槽、风化囊和风化夹层的存在;卸荷裂隙发育的不均一性;存在断层或剪切破碎带;层理、节理或劈理发育带或产状的局部变化;岩溶洞穴的存在;存在可能发生机械或化学管涌的岩层或夹层等。
但是,现有的水利工程坝基在建造时所使用的防渗工艺针对性较强,但无法对坝基整体做到详细全面的保护;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利工程大坝坝基的防渗加固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大坝坝基的防渗加固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水利工程坝基在建造时所使用的防渗工艺针对性较强,但无法对坝基整体做到详细全面的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大坝坝基的防渗加固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施工要求对控制坐标点测量建立开挖边线,并对开挖工程区域内进行清理操作;
步骤二:在隔断的河床处,开凿出三道间隔为20米,深度在65-70米的坝基槽;
步骤三:使用混凝土对坝基槽内壁进行加固,放出防渗中心线、防渗体边线、上下游坡脚线,并划线作明显标记;
步骤四:每个坝基槽内,使用防渗板材沿着两侧的墙壁隔离出5米的隔层空间;
步骤五:往坝基槽底部灌注垫基料;
步骤六:将实心钢管按照经纬方式穿插固定在坝基槽的内部,并对钢管之间进行连接固定;
步骤七:使用防渗板材覆盖在连接钢管的上方,并将其与之前所设置的防渗板材进行连接固定;
步骤八:对防渗板材与内壁所隔出的空间内灌注掺杂防渗剂后的混凝土,直至混凝土没出将水平方向上的防渗板材完全覆盖;
步骤九:当浇注的混凝土凝结后,通过打孔机对覆盖在连接钢管上方的板材和混凝土层进行打孔;
步骤十:打孔结束后,通过孔洞将混凝土灌注到连接钢管所处的空间中;
步骤十一:完成浇注后,对坝基缝隙及表面进行二次防渗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十一的二次防渗透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往缝隙内填充防水胶;
S2:在缝隙两侧按照指定距离进行钻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