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费系统迁移测试中数据异常的根因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6087.7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8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邓一萌;李婧萱;谭卫国;公张睿;黄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16/21;G06V10/77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费 系统 迁移 测试 数据 异常 确定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计费系统迁移测试中数据异常的根因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大量话单比对样本;话单比对样本包括第一版计费系统的话单字段集合与计费结果以及第二版计费系统的话单字段集合与计费结果;从大量话单比对样本中确定出少量的代表性样本;这些代表性样本能够覆盖用于表征计费结果不一致的预设数量的根因;获取这些代表性样本的人工标注的根因诊断结果;根据这些代表性样本和根因诊断结果进行模型训练,获得根因推理模型;通过根因推理模型推理需要预测的多个话单比对样本的关于计费结果不一致的根因。实施本申请能够实现在计费系统迁移测试中快速有效地确定根因,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费系统领域,尤其涉及计费系统迁移测试中数据异常的根因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网际互联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信息技术、媒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之间逐渐融合,电信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未来几年是电信业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数字电信业务已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电信业务。
数字电信业务的更新换代涉及到了数字电信业务相关软件/硬件的升级或者更换。在软件的升级或者更换过程中,业务能否准确无误的从源系统迁移至新系统,即迁移测试(Migration Testing,MT)过程,通常是软件交付(Software Delivery)的关注重点。
特别的,在电信业的融合计费系统(Convergent Billing System,CBS)的升级过程中,由于计费方式较为复杂,对于话单(又可称为呼叫详细记录,Call Detail Record,CDR)的迁移,需要关注话单迁移后,在新系统生成的输出是否一致,即每条话单在新系统的产品配置下生成的计费结果(又称批价结果,Rating)是否一致,当不一致时需要深度分析导致输出结果不一致的根因,才能在迁移测试时及时定位与修复新系统问题。
因此,这就要求计费系统在迁移测试中,不仅需要输入数据的字对字的逐一比对(即话单本身的数据字段,比如通话时长、主叫号码、被叫号码、订购产品),还需要对基于输入数据而产出的输出数据(即每条话单在新系统中的计费结果)进行比对,并且追踪造成该输出差异的根因。该根因可能由多种可能性造成,例如,输入数据的差异(比如迁移时是否遗漏了某字段),即字面比对即可得到的差异;又例如,新旧计费系统中计费产品的实例化配置差异(比如计费产品的时间精度的配置差异、计费产品在不同时间段的优先级配置差异、计费产品的计费精度配置),导致对于同样的输入数据计算出不同的输出结果;又例如,新旧计费系统的逻辑设计差异(比如通话在超过某时长后以哪种标准拆分成多个话单进行批价;或者新旧计费系统的字段映射不同),等等。在CBS系统升级的应用场景中,新旧计费系统数据输出是否一致会有数百个计费因子的不同组合互相影响,需要深度研究才能定位出迁移过程中的错误根因。
现有的CBS系统迁移测试采用了批价比对测试(Rating Comparison Test,RCT)的方案,当计费系统需升级时,如果相同的话单数据在新系统中的计费结果与旧计费系统的计费结果不一致,则将所有不一致话单提取出来。测试业务人员对每条话单的各个话单字段进行排查和分析,定位出导致计费结果差异的根因,进而对部分类似话单进行批量更新根因的操作,对于无法批量更新的话单,需要寻求业务经验更丰富的业务人员共同诊断和审核,确认最终根因。然而,计费系统迁移应用场景中,话单数据的特征维度通常较高,且在样本量巨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整体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计费系统迁移测试中数据异常的根因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实现在计费系统迁移测试中快速有效地确定根因,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0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