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加热自动排气的食品包装及其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5097.9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6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訾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坤隆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3/08 | 分类号: | B65D53/08;B65D30/08;B32B27/32;B32B27/36;B32B27/08;B32B27/34;B32B7/1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加热 自动 排气 食品包装 及其 薄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自动排气的食品包装及其薄膜可以改善现有封装在微波加热后回粘的问题,该薄膜包含有一热封材料层及一外层,该薄膜上预设有薄膜热熔区,在该薄膜热熔区上预设有薄膜减粘区,在该薄膜减粘区上披覆有一抗倒粘性热熔胶层,该薄膜供热封在一食品包装上,加热时,该抗倒粘性热熔胶层软化并失去黏性,食品包装中的内压撑开薄膜减黏区的位置,且薄膜减黏区不会回黏,内压可以顺利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包装,尤指一种可以在加热时自动排气的食品包装及其所使用的薄膜。
背景技术
一般密封食品包装材料大多采用不透气的塑胶类薄膜,在加热过程中,特别是微波加热,常因包装中的食品加热后蒸气快速增加,使得包装形成内压,包装材料无法支撑该压力而导致爆炸,不仅有危险性之外,食品也会因此散落而无法使用,造成清洁上的问题。因此,在微波加热包装食品前,必须有先拆膜或以刀片割开包装膜的前置动作,如此才可以避免微波加热食品的困扰,也因此造成操作上的麻烦,以及忘记拆膜所造成的爆炸问题。
中国台湾新型M505475、M495350(美国相应申请号14,576,187)号专利案申请人公开了一种食品加热后自动调压包装及其复合膜,该复合膜包含有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及粘胶层,其中,该第一膜层的预定宽度内涂布有一层局部离型层,该第二膜层对应于前述局部离型层的位置设有孔(或切断线),该粘胶层系介于第一膜层及第二膜层间,将第一膜层及第二膜层胶粘在一起,在局部离型层的位置,该第一膜层及第二膜层形成假性粘着,且第二膜层相邻地粘在包装的开口,该第二膜层的局部离型层系在热封口的位置延伸到包装内容室的位置,当包装微波受热时,会产生压力,该压力从孔(或切断线)进入第二膜层及第一膜层间的假性粘着区形成一空隙,压力从空隙释出,以防止包装的爆开。该两件专利案与一般多层膜(例如中国台湾TWI260270号专利)构成的微波加热食品包都存在有以下问题:
1、一般的复合膜食品包装材料,都是由多层膜的膜体构成复合结构,并在其间打洞、上胶及上离型剂等等,其制程繁多且结构复杂,再加上需要模具及后制再加工,因此其成本高,量产速度缓慢。2、由于多层复合膜为了形成排气通道,因此必须在多层膜上打洞,这些打孔的屑(异物)会有混入食品包装中的问题,影响到食品卫生及安全。3、多层复合膜受到其膜层及结构特性的影响,膜层与膜层间常会有黏滞而造成排气不顺或无法排气的问题,其排气的合格率约只在70%~80%之间。4、另外,由于包装的复合膜表面具有排气的孔,因此会破坏及影响包装的外观。
中国台湾新型M430448号为本案申请人公开的一种包装装置,系在盒体或膜袋的热封处设有由离型剂、热熔胶、腊或低温树脂等介质所构成的假性连接区,利用低粘着度的介质作假性粘着,在加热过程中使介质溶化,溶化时,降低介质的粘着力及固着力,让盒体或膜袋中的压力撑开假性连接区,使热气向外散出,避免产生爆裂现象,并且可以让温度降低时,可通过介质再次粘固,让已开启的空隙回复至封闭状态,可以防止食品外漏及外部异物进入。
上述包装,申请人在试验及实作的后发现,在微波加热后这些介质具有黏性,会回黏该假性连接区,造成高压高热的蒸气并无法顺利的从假性连接区排出,有些会从一般封装处排出,有些会直接爆开,因此效果不佳,其合格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
由于上述的诸多问题,对于微波加热食品的包装有必要加以改进,因此有了本发明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加热自动排气的食品包装,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盒体,该盒体具有一个供容装食品的内容室,以及具有一开放口供内容室通向盒体外部,该盒体在开放口位置具有顶环缘,该顶环缘预设有盒体热熔区,该盒体热熔区的一部份预设有一盒体减黏区;
一个薄膜,该薄膜至少包含一热封材料层及一外层,该薄膜供覆盖在该盒体的顶环缘上,该薄膜在对应该盒体热熔区的位置预设有薄膜热熔区,该薄膜在对应该盒体减粘区的位置预设有薄膜减粘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坤隆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坤隆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5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