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嵌型钢式托换节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3564.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2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钢板 托换梁 换柱 内嵌 节点承载力 整体稳定性 对拉螺杆 钢筋用量 两端固定 内部设置 连系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嵌型钢式托换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换柱(1)、设置在托换柱(1)两侧的托换梁(2)、设置在托换柱(1)另外两侧并连接托换梁(2)的连系梁(3),所述托换梁(2)内部设置有连接钢板(4),所述连接钢板(4)的两端固定有L型钢(5),所述连接钢板(4)之间还设置有对拉螺杆(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托换节点承载力、增大托换节点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节省钢筋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换节点,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嵌型钢式托换节点。
背景技术
结构的托换是建(构)筑物移位、顶升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建(构)筑物移位、顶升工程成功与否。托换技术是指将原建(构)筑物的荷载有效地传递到托换结构上,通过托换结构将上部建(构)筑物支撑起来,从而进行改造或移位。常用的柱托换节点形式包括抱柱梁式柱托换、型钢对拉螺栓托换等。其中,钢筋混凝土抱柱梁式柱托换方法因其施工难度小、构造简单、适用范围广而得到大量应用,但该托换节点承载力有限,且通常需要凿毛柱表面或在柱中对穿钢筋而对柱产生一定损伤。型钢对拉螺栓托换节点构造复杂、施工困难,同时会对原柱产生损伤,因此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内嵌型钢式托换节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嵌型钢式托换节点,包括托换柱、设置在托换柱两侧的托换梁、设置在托换柱另外两侧并连接托换梁的连系梁,所述托换梁内部设置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的两端固定有L型钢,所述连接钢板之间还设置有对拉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钢板的厚度不小于10mm,以保证连接钢板的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托换梁包括分两次浇筑的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所述连接钢板设置在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的接触界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的宽度为100-300mm,托换梁的宽度不大于50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钢板与一期混凝土接触面一侧焊接有预埋钢筋,保证连接钢板与一期混凝土的有效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埋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不大于25mm,相邻两根预埋钢筋的间距不小于预埋钢筋直径的三倍且不小于45mm,不大于300mm。
进一步的,所述L型钢一肢与连接钢板焊接,另一肢外侧焊接有抗剪栓钉,保证L型钢与二期混凝土的有效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抗剪栓钉间距不大于250mm,平行于托换梁轴线方向的间距不小于抗剪栓钉直径的六倍,垂直于托换梁轴线方向的间距不小于抗剪栓钉直径的四倍。
更进一步的,所述L型钢一肢与连接钢板采用坡口全熔透焊,从而保证焊接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对拉螺杆外预留有PVC套管,所述对拉螺杆穿过PVC套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L型钢和连接钢板上,PVC套管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对拉螺杆与混凝土发生粘结,从而导致无法对拉螺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PVC套管的内径比对拉螺杆的直径大2-5mm。
进一步的,所述对拉螺杆的直径为12-25mm,保证对拉螺杆能够在托换梁和托换柱接触界面有效施加预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L型钢与连接钢板焊接的一肢在对拉螺杆穿过位置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直径比对拉螺杆直径大2-5mm,且L型钢的螺栓孔与连接钢板螺栓孔对齐,从而保证螺栓的顺利对拉。
一种内嵌型钢式托换节点的制作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照设计要求在连接钢板腹部位置开设螺栓孔,然后预埋钢筋穿孔塞焊在连接钢板上,并其固定在托换柱两侧既定设计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3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