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白楸种子快速发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2993.X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2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微;吴伟;蒋永萍;徐玉芬;陈彦朝;陈平;张宪智;李永泉;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G24/15;A01G24/28;A01G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汇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7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51022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泡 发芽 草木灰溶液 赤霉素溶液 放入 打磨 清洗 发芽率 工序处理 恒温加热 泥炭基质 蜡质层 一次水 播种 成熟 成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白楸种子快速发芽的方法,包括步骤:将成熟的白楸种子使用草木灰溶液浸泡;种子打磨;清洗后恒温加热;放入赤霉素溶液中浸泡,浸泡后清洗;放入泥炭基质中播种,每两天浇一次水。本发明通过草木灰溶液浸泡、打磨、赤霉素溶液浸泡等多种工序处理,能有效除去白楸种子外的蜡质层,成功提高了白楸种子的发芽率和降低了发芽所需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白楸种子快速发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是大戟科野桐属(Euphorbiaceae,Mallotus Lour.)灌木或乔木树种;树种高3-15米;种子近球形,深褐色,常具皱纹;花期7-10月,果期11-12月;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生于海拔50-1300米林缘或灌丛中;木材质地轻软,种子油可作工业用油。
由于白楸种子外富有蜡质层,种子萌发受到抑制。采用传统播种方法,白楸种子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才会萌发,且发芽率只有25%左右。由于每一种植物的体态、特征并不相同,每种植物之间的萌发方法很难借鉴,目前缺乏对于针对于白楸种子萌发的研究和相关报道。
专利CN107182344A公开了一种促进低温保存后白楸种子萌发的方法,但此方法是针对于经过低温储藏(-18℃至-20℃)的白楸种子再萌发的研究;且此专利中记载的种子萌发率为6.7%。并没有涉及提高新鲜种子萌发率的相关研究。
专利CN107155444A公开了一种促进白背叶种子萌发的方法,此专利针对的是新鲜种子萌发的研究,其种子萌发率接近66.7%。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白楸种子快速发芽的方法,针对于新鲜白楸种子提高其萌发率。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促进白楸种子快速发芽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成熟的白楸种子使用4-6%浓度的草木灰溶液浸泡2-4小时;
(2)经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打磨除去蜡质层;
(3)经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清洗后放入35℃-60℃中恒温加热1-2小时;
(4)经步骤(3)处理后的种子放入150-4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2小时,浸泡后清洗;
(5)经步骤(4)处理后的种子放入泥炭基质中播种,每两天浇一次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所述的成熟的白楸种子为当年采收并经过去壳的种子,优选为饱满、无病虫害、表面无明显伤痕的种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为种子和沙混合后,揉搓打磨2-5分钟。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使用的沙为含水量≥50%的湿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使用水浴锅恒温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使用的泥炭基质中泥炭和珍珠岩的质量比为3:1-2:1。
本发明通过草木灰溶液浸泡、打磨、赤霉素溶液浸泡等多种工序处理,能有效除去白楸种子外的蜡质层,操作方便,成本低。成功提高了白楸种子的发芽率和降低了发芽所需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1.材料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9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香樟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水稻种子活力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