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安全保护系统和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2064.9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4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春;傅焱辉;余家裕;刘昌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H02H1/0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方亮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安全 保护 系统 处理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安全保护系统和处理方法,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的电池安全保护系统包括:主动保险丝模块、隔离开关模块和控制装置;主动保险丝模块连接在电池电路中;控制装置控制隔离开关模块进行打开或闭合操作;在隔离开关模块进行闭合操作后,与隔离开关模块连接的能量源通过隔离开关模块向主动保险丝模块输出切断电能,以使主动保险丝模块断开,用以断开电池电路。本公开的电池安全保护系统和处理方法,能够通过隔离部件输出电源实现主动断开主动保险丝模块的功能,可以对驱动信号等以及主动保险丝模块的状态进行检测,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以及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安全保护系统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已成为汽车业发展的趋势。由于电动汽车电机的功率较大,目前使用的电池包通常为高压小电流或者较低电压大电流的电池包,电池包的电压通常超过安全电压,所以需要将电池包与外部隔开。目前通常使用可控开关器件(如继电器、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控制高压通断的器件,在高压回路中串入保险丝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断开器件。传统方案依赖于保险以及开关器件(如继电器、IGBT等),但是,高压系统中通常只在正极或负极设置一个保险丝,若继电器出现故障无法断开,即使保险丝熔断,高压的另外一极也会存在输出。例如,在车辆碰撞等情况下,往往继电器还会有较大电流流过,此时强行断开继电器,会导致继电器的损坏并出现粘连,导致高压无法断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安全保护系统和处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安全保护系统,包括:主动保险丝模块、隔离开关模块和控制装置;所述主动保险丝模块连接在电池电路中;所述隔离开关模块与所述主动保险丝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隔离开关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电池系统采样信息和/或电池保护触发信息控制所述隔离开关模块进行打开或闭合操作;其中,在所述隔离开关模块进行闭合操作后,与所述隔离开关模块连接的能量源通过所述隔离开关模块向所述主动保险丝模块输出切断电能,以使所述主动保险丝模块断开所述电池电路。
可选地,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电池系统采样信息和/或所述电池保护触发信息通过所述通信模块输入所述控制装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隔离开关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系统采样信息和/或所述电池保护触发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进行打开或闭合操作;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进行闭合操作后,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控制所述隔离开关模块进行闭合操作,用以输出所述切断电能。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之间的驱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进行打开或闭合操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用于向所述隔离开关模块输出隔离开关控制电能的隔离开关控制电路,在所述隔离开关控制电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关单元;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以控制所述开关单元进行打开或闭合操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电池系统采样信息,基于所述电池系统采样信息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驱动模块;触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池保护触发信息,基于所述电池保护触发信息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电池保护触发信息以及所述触发模块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检测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是否正确;和/或,接收所述驱动模块发送的驱动信号,检测所述驱动信号是否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0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