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8836.0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1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隋宝宽;季洪海;彭冲;吕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3 | 分类号: | B01J23/883;B01J35/10;B01J37/10;B01J37/08;C10G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脱硫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物理扩孔剂依次吸附铝盐溶液和碱性溶液,然后干燥、焙烧制得改性物理扩孔剂;(2)将步骤(1)所得的改性物理扩孔剂、拟薄水铝石混捏成型、干燥、焙烧,得到中间体;(3)将步骤(2)所得的中间体浸入碳酸氢铵溶液中,然后密封热处理,热处理后物料经干燥、焙烧制得改性氧化铝基载体;(4)将加氢活性金属组分浸渍液浸渍步骤(3)所得的改性氧化铝基载体,干燥、焙烧制得加氢脱硫催化剂。该方法制备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具有大分子扩散性能好、脱硫能力强,残炭去除率高等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渣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的日益变重、质量变差,给石油加工带来越来越大的困难。重质油渣油中含有大量硫,大部分存在沥青质中,是很难脱出的成分。加氢脱硫作为石油炼制和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过程,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近年来石油的质量日益变重、变差,而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后续工艺对进料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另外,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保立法越来越严格,对机动车辆排放废气中NOx、SOx及芳烃含量的限制更加苛刻。2010年,要求硫含量低于10μg/g。基于以上原因,汽油和柴油的加氢脱硫技术正向着加工高硫油和生产超低硫的清洁石油燃料方向发展。
CN1123626C公开一种重、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重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廉价的且环境友好的含钛氢氧化铝载体,通过含钛氢氧化铝和金属盐类等物料的混捏过程,促进金属分散,所有物料经混捏成可塑体后,挤条成型,高温活化制成催化剂。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孔径较小,不利于渣油反应物分子的进入,另外,催化剂的加氢脱残炭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CN1205314C公开了一种重油加氢脱金属、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载体采用两种氧化铝复合,其中一种是1100℃高温焙烧的氧化铝粉,这种方法能形成较多的15nm以上孔道,孔道具有贯穿性,但是对于沥青质胶团来说还是太小,不利于渣油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残炭反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具有大分子扩散性能好、脱硫能力强,残炭去除率高等特性。该加氢脱硫催化剂特别适用于渣油加氢脱硫处理工艺中。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物理扩孔剂依次吸附铝盐溶液和碱性溶液,然后干燥、焙烧制得改性物理扩孔剂;
(2)将步骤(1)所得的改性物理扩孔剂、拟薄水铝石混捏成型、干燥、焙烧,得到中间体;
(3)将步骤(2)所得的中间体浸入碳酸氢铵溶液中,然后密封热处理,热处理后物料经干燥、焙烧制得改性氧化铝基载体;
(4)将加氢活性金属组分浸渍液浸渍步骤(3)所得的改性氧化铝基载体,干燥、焙烧制得加氢脱硫催化剂。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物理扩孔剂可以为活性炭、木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物理扩孔剂的粒径约为3-7µm。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铝盐溶液可以为氯化铝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铝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为硝酸铝溶液,铝盐溶液的质量浓度以氧化铝计为5%-10%,铝盐溶液的用量为使物理扩孔剂完全浸没,浸渍时间为1-4小时。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碱性溶液可以为氢氧化钠溶液、氨水、偏铝酸钠溶液,优选为氨水,碱性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40%,碱性溶液的体积用量为物理扩孔剂体积的10-20倍,浸渍时间为1-4小时。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将物理扩孔剂吸附铝盐溶液后,先干燥再吸附碱性溶液,其中干燥条件为:100-140℃干燥1-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降噪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加氢脱硫的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