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单期河道砂体边界刻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7205.5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4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松;雷涛;闫淑红;李晓慧;李雪晴;吴永峰;崔璐;毛严;郭颖;唐明远;郭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砂岩 气藏单期 河道 边界 刻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单期河道砂体边界刻画方法,根据目标区域砂体发育特征进行地层格架划分,然后再进行单砂体期次划分,根据单期河道砂体的垂向分期结果从而得到单期河道砂体的延伸方向,在单期河道砂体的延伸方向上,判断井位是否钻遇单期河道砂体。本发明解决了由于单期河道砂体厚度薄、物探精度低导致对于单期河道砂体边界刻画不够精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田地层划分对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单期河道砂体边界刻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开发程度不断推进,储量动用程度越来越高,老区挖潜成为气藏稳产主要开发手段,但剩余气分布越来越零散,特别是在河流相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储层具有砂体纵、横向变化快,储层物性、含气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剩余气分布研究难度增大,复合砂体研究已不能准确描述剩余气分布,不能满足气田开发。
申请公布号为CN104698496 A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小砂体边界判识方法及小砂体空间定量描述方法,通过地震正演模拟,总结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地震剖面识别解释,对地震进行分频处理,提取不同频率段地震属性,应用已知井资料分析,优选与储层、砂体对应效果较好的地震属性,并综合应用地质规律、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频地震属性分析,对砂体进行精细刻画,该方法能够快速刻画小砂体边界,但由于单期河道砂体厚度薄、物探精度不够,现有技术无法准确刻画单期河道砂体边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单期河道砂体边界刻画方法,用于解决由于单期河道砂体厚度薄、物探精度低导致对于单期河道砂体边界的刻画不够精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单期河道砂体边界刻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目标区域砂体发育特征进行地层格架划分,然后进行单砂体期次划分,从而得到目的层位的单期河道砂体的垂向期次划分;
2)根据单期河道砂体的垂向期次划分结果,将各井位相同层位的测井曲线投影在井位图上,根据测井曲线的形状判断对应井位在单期河道砂体上的位置,从而得到单期河道砂体的延伸方向;
3)在单期河道砂体的延伸方向上,根据井位资料,判断井位是否钻遇单期河道砂体,如果钻遇则根据井位实钻资料进行单期河道砂体的边界刻画,如果没有钻遇,则根据单期河道砂体的宽厚比进行边界刻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目标区域砂体发育特征进行地层格架划分,然后进行单砂体期次划分,根据单期河道砂体的垂向分期结果,从而得到单期河道砂体的延伸方向,在单期河道砂体的延伸方向上,判断井位是否钻遇单期河道砂体。解决了由于单期河道砂体厚度薄、物探精度低导致对于单期河道砂体边界的刻画不够精确的问题。
进一步的,步骤1)中,单砂体期次划分采用泥岩隔夹层识别法、标志层等距法、砂体切片法或岩电对比法来实现,有利于提升单砂体期次划分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步骤2)中,结合单期河道砂体期次划分结果,利用“串珠法”将河道中部的砂体依次连接起来,其延伸轨迹指示了河道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的,步骤3)中,井位资料包括直井资料和水平井资料,水平井资料包括导眼井资料和水平段资料;如果水平井钻遇单期河道砂体,则根据水平段资料进行边界刻画;如果水平井未钻遇单期河道砂体而直井和/或导眼井钻遇单期河道砂体,则根据直井和/或导眼井的资料进行边界刻画;进一步提高单期河道砂体描述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单期河道砂体期次划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串珠法识别河道延伸方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7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