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特征信息的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0793.3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5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巫肇彬;潘盛辉;郭毅锋;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特征信息 人体特征传感器 采集模块 发射电极 接收模块 贴合 第一接收器 发射器 采集系统 发射电路 接收电极 采集 传输效率 接收电路 通讯链路 信息传输 发射 电连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特征信息的采集系统,包括多个采集模块和一个接收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人体特征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人体特征传感器电连接的第一发射器,所述人体特征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发射器包括第一发射电路以及与人体贴合的第一发射电极,所述第一发射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发射电极发射所述人体特征传感器采集到的人体特征信息;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器,所述第一接收器包括第一接收电路以及与人体贴合的第一接收电极,所述第一接收电极通过贴合的人体接收所述第一发射电极发射的人体特征信息。本发明通过遍布人体各个部位的采集模块构和接收模块建独立的人体通讯链路,降低信息传输的干扰,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人体特征信息的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异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目前的车联网技术,主要是利用蜂窝网络覆盖、芯片和终端的成熟产业,运用各种不同制式的无线通信网络进行协同处理。但是蜂窝网络、WIFI等构成的多源异构网络,造成状态信息来源不同,信息格式不同,信息的更新频率不同,互操作复杂,特别在车联网这种特殊的环境,车辆的快速移动,通信链路时长时短,不同制式的网络协议会在空气中存在相互干扰问题,严重影响通信链路的可靠性;此外,车联网系统中,车与车,人体各部位构成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随着车辆的快速移动而不断变化,不同的拓扑结构也会产生相互影响。
因此,在多制式网络协议以及多种类的网络拓扑结构在快速移动的车辆环境中,导致车联网系统中信息的传输存在较多的干扰,信息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特征信息的采集系统,减少信息通过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旨在解决在多制式网络协议以及多种类的网络拓扑结构在快速移动的车辆环境中,导致车联网系统中信息的传输存在较多的干扰,信息传输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人体特征信息的采集系统,所述人体特征信息的采集系统包括多个采集模块和一个接收模块;
所述采集模块包括人体特征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人体特征传感器电连接的第一发射器,所述人体特征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发射器包括第一发射电路以及与人体贴合的第一发射电极,所述第一发射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射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射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发射电极发射所述人体特征传感器采集到的人体特征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器,所述第一接收器包括第一接收电路以及与人体贴合的第一接收电极,所述第一接收电路与所述第一接收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接收电极通过贴合的人体接收所述第一发射电极发射的人体特征信息。
可选地,所述采集模块还包括第一调制解调器,所述第一调制解调器连接于所述人体特征传感器和第一发射器之间,用于对所述人体特征传感器检测到的人体特征信息进行调制;
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二调制解调器,所述第二调制解调器与所述第一接收器电连接,用于解调所述第一接收器接收的所述人体特征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数据处理器和第一网络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器与所述第二调制解调器以及所述第一网络模块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调制解调器解调后的所述人体特征信息,并将所述人体特征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后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模块;
所述第一网络模块,用于将所述人体特征信息发送至网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0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